-->

客服中心

联系手机:13968834878(吴老师)

发表QQ:4271308

编辑QQ:25786532

编辑邮箱:zjdxjt5@163.com

联系地址:浙江杭州萧山区金城路185号

本站介绍

“薪火传承 思源致远”,杭州茴香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栉风沐雨,历经19个春秋,成为一所“综合性、研究型”的一流综合型写作机构,并向一流写作服务机构稳步迈进。“论文撰稿一流精华,论文发表独家优势”,本公司以“宁失万贯,不失诚信,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为宗旨,以“按时是我们诚信基础,录用是我们工作目标”为己任,致力于探索学术领域,攀登学术高峰,满足客户需求,凭借拥有国内多所著名高校人才资源优势,撰稿修改文章已有31700多篇在SCI、权威期刊、核心期刊上发表...更多

浅谈电视新闻的审美特征与真实原则

2014-05-17 07:27 字体:   打印 收藏 
浅谈电视新闻的审美特征与真实原则
                                                                                                  
 
摘要:信息时代的来临,以及电子产品在家庭的普及,电视新闻以及成为了大众接受新信息的重要渠道,甚至是主要渠道。为了保证大众的关注热情,电视新闻自身的需要塑造审美价值,但同时又要遵守电视新闻的真实原则。本文就当前电视新闻的主要发展方向,探讨了,电视新闻在遵守真实原则的前提下如何保持大众审美情趣这一议题。  
 
关键词:电视新闻 审美特征 真实性 真实原则
 
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社会精神文化水平显著提高,大众对精神粮食的需求也增大,同时对精神营养价值的要求也随着提高,这对新闻传播是机遇也是挑战,大众除了力求准确获取传播内容,更多的还想在获取过程中得到精神愉悦,有美感、有品位。故而,电视新闻的审美特征就必须彰显出来。
  
  • 突出电视新闻审美特征的意义
 
电视新闻的美感要如何体现?尽管各自有各自的见解,各地通航也有自己独到的表达方式,但总结起来,都一致表现在使电视新闻具备强有力的思想号召力、丰富的艺术魅力、代表鲜明的时代特征、激发受众强烈的共鸣,在灵魂深出引发深深的触动,在享受过程中有所得,有所感,有所悟。这些都是业内普遍认同的。
把审美赋予新闻,能让大众更容易接受和喜欢,并且能够很好的将电视新闻所要表达的价值观传达出去,引起共同思考。人的审美情趣是无穷的,无限丰富的,谁会嫌眼前的事物太过美好呢?电视新闻也是如此,好的新闻可以引发大众更高的关注热情,大家透过电视的审美视角,剖析其审美规律,可以对电视新闻的审美特征有更深的了解和把握,也直接推动了电视新闻事业的发展,所以无论是从大众享受角度,还是从电视新闻发展角度来展望,赋予电视新闻审美特征,是二者不变的需求。
 
二、遵守电视新闻真实原则的必要性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审美不等于夸张,审美也不需要歪曲事实,把电视新闻的美感与起真实性相比,大众更希望首先了解的是真实的信息,而不是被夸大,扭曲的虚假报道。
新闻工作者应该具备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新闻工作看成是服务社会,传递价值的神圣职业,不应该为了谋求个人利益,去夸大,歪曲事实来获得关注度。曾经某电视台生活频道栏目就爆出了《纸做的包子》的惊人报道。报道称通过明察暗访,在经过不懈努力下发现在某些早点铺中出售用废纸箱和肥猪肉做馅的包子。一时间,当地各大媒体、甚至全国许多媒体都纷纷关注,加以报道。该城市的工商、食品安全部门对此高度重视,组织相关部门人员对早点市场进行彻底检查,均没有发现报道中所称的“纸箱馅包子”。警方还为此专门成立专案组,核查此事,最终调查结果为该报道系编导恶意炮制的假新闻。
此事告诉我们,一个假新闻造成的恶劣影响是多少优秀新闻都换不回来的,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甚至触犯了法律制度,同时也让大众对电视新闻缺乏信任,对电视新闻的发展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
三、在电视新闻中如何体现真实的审美
  
  1. 部分新闻题材以真实性即可达到审美要求
 
审美的“美”不仅仅限与生活中美好的美,它还包含了人们的一种心灵诉求,一种需要,而满足这种需求有时候不一定要美丽的画面、精彩的修辞,只需要看到真相。就好比悬疑故事,情景只要设置好了,不管结局怎么样,观众都会以最大的热情去剖析它,享受它带来的审美效果。
我们知道,电视新闻必须要把真实的事情展示给观众,这是一种叙事模式。电视新闻就是通过各种不同的叙事方式把具有真实性信息传达给观众,在这个过程中必然携带新闻本身具备的独特审美,审美因人而异,不同的观众可以获取不同的审美,不同的新闻可以传达不同的审美倾向。而电视新闻审美中流露出来的这种倾向性,与电视文本叙事话语的特点相关。而这种非连续性的电视叙事文本也让观众在观看时养成了可能被中断的习惯,甚至是早有准备。插播广告、重大新闻事件等等各种插播,或更吸引人的内容将会出现。这种非连续性在观众的心理上形成了合理性。例如:
在国外某次在电视新闻播报中,正在直播的精彩的奥运会比赛节目,这是全球瞩目的盛事,却突然被中断,电视画面上出现了警车高速追击犯罪份子的惊险场面,空中直升飞机不断向犯罪分子发出警告,场面异常紧张。通过电视解说员的解说了解到,这不是电影,而是该国的著名球星杀害自己妻子后正在潜逃,明星+谋杀+追捕+现场=什么?等于观众无限的关注激情,他们知道这是真实的,这是正在发生的,有的会祈祷不要再有伤亡,有的观众表示愤怒,各种情绪都夹杂在电视画面前的观众心中,这也在电视直播史上留下了令人难忘的回忆,也创造了电视收视率的高峰。观众不仅没有因为中断比赛节目而反感,反而被那紧张的追捕场面深深吸引。这一方面是因为观众的猎奇心理,另一方面更是因为电视叙事方式一贯的非连续性让观众早已习以为常。
这一切的前提的是这种非连续性是真实的,没有经过任何加工修饰,真实是电视新闻审美的基础。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得以存在的根本,也是电视新闻的审美性得以发展的起点。在新闻美学中,真即是新闻题材的美学品格。
所以说,电视新闻以真为美,优秀的作品都是以真实为前提的不仅能够使受众获得事实真相,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而且能够在丰富而深刻的审美愉悦中陶冶受众的情操,使其享受精神的自由,洞悉人生的意味。观众通过观看电视新闻不仅满足了自己认识世界的需求,了解了外部世界正在发生着的变化及其丰富性,更是在潜移默化的比较中不断熏陶着自己的审美取向、审美价值。
 
2、电视新闻娱乐化、多样化是不变的主题
  
电视自发明之日起,就以惊人的速度进入千家万户,这也决定了其家庭特性,而家庭是要以和谐为美,以娱乐为主的。这是不言而喻的事实,电视已成为人们现代生活的组成部分。最近几年来,电视娱乐的风靡程度让所有业内人士匝舌,速度之快,范围之广让人不敢相信,几乎所有电视节目都开始关注娱乐性的渗透,有些部分新闻中也开始出现了加入一些娱乐元素的大胆尝试,而这一切的改变都是为了使电视新闻更具有家庭特色。
大家不难发现,现在的电视新闻从播放的形式到主播的语气,甚至是内容,都不同程度地体现出为家庭提供方便的特点,例如,电视新闻开始以地方方言愉悦的口吻播放,新闻内容上开始出现国内外一些新奇,轻松的趣事,很多电视新闻节目在播报环境上也做了修改,一改过去严肃的演播厅的设计,按家庭客厅的环境重新布置,中间放着茶几,再配上沙发、凳子,主持人随意而坐。其播报口吻就好比和观众聊家常,采用聊天式的口气,新闻类节目的名字也开始发生变化,以前的电视新闻都有明确地方色彩、关注角度、时间观念。比如早上就是某地早间新闻、在冠以某地方为名,关注内容上,有什么法律在线、经济纬度、民生新闻等等之类,而现在随着对娱乐性的重视,这些名字也悄悄发生了变化,有的以主持人的昵称为名,小强有话说,某某时间,等等,给人以亲切感,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电视新闻报道的逐渐娱乐化,是对电视家庭特征的尊重,也是娱乐因素在新闻中的进一步渗透的表现,是电视新闻对人文特色的把握,对人性特点的了解。更多的观众更喜欢看到通俗易懂,轻松愉快的新闻内容。而当前电视新闻在内容上,已经更多地选择报道那些平民化一点的新闻,或者选择将某些官方新闻以平民的角度去报道;在展现形式上,强调故事性、情节性,走新闻故事化、文学化的道路;节目包装上,大多采取主持人的偶像化,甚至直接邀请大众喜欢的名人坐为主持。这种娱乐化和通俗化倾向,标志着审美意识的普及与深入。审美不再是一种抽象的观念,而是生活不可缺少的构成要素,真实地融入人的感性经验、心理变化和生活实践的具体过程之中。
 
3、电视新闻要蕴含真实的人文色彩,抒发真实的感情。
在电视中,我们拥有许多难忘的经典回忆,哪怕画面不再清晰,声音已经模糊,依旧是人们心中永恒的记忆,成为一个时代的新闻标志,代表一代人的心声。
相信老一辈革命家在观看开国大典的历史镜头时,没有一个人去关心镜头的模糊,声音的含糊不清,他们早已经回到了哪个年代,回忆他们那代人为国奋斗的无限感慨中,这就是新闻中包含了人文色彩,时代精神,抒发了真实的感情,让大众有了真切的感受,独特的审美;当刘翔在几亿人的关注下率先冲过终点线,打破世界纪录的瞬间让国人为之自豪,爱国情绪瞬间爆发,因此,新闻最主要的功能是报道接近发生的事实,但是好的新闻除了客观地报道事实外,还应该关怀人在社会中所面临的各种现实问题。
电视新闻,是人类交流的一个平台,一个传递信息的方式。既然对象永远是人,那么电视新闻就应该具备人文精神,这是起码的价值体现,也是观众最起码的要求。
综上所述,我国新闻事业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电视新闻也必将经历种种蜕变,在本人看来,未来的新闻发展,变革会越来越密集,变动幅度会越来越大,但在这些变革中,无论形式、内容如何变化,电视新闻的审美特征和真实原则确是不变的,甚至会成为引导变革的主线,人们会为了看到更高审美水准、更真实的新闻而促成革新。
 
参考文献:
 
[1]李米东;刘莹 浅谈电视新闻情感细节的艺术处理[A];中国教育电视:挑战与对策——第四届中国教育电视研讨会论文选编[C];2003年
[2]陈正荣;电视新闻走向何处[N];新闻出版报;2006年
[3]蔡海龙;传媒生态视阈下的电视新闻叙事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
[4]陈文锋;媒体的道德箴言[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