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联系手机:13968834878(吴老师)

发表QQ:4271308

编辑QQ:25786532

编辑邮箱:zjdxjt5@163.com

联系地址:浙江杭州萧山区金城路185号

本站介绍

“薪火传承 思源致远”,杭州茴香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栉风沐雨,历经19个春秋,成为一所“综合性、研究型”的一流综合型写作机构,并向一流写作服务机构稳步迈进。“论文撰稿一流精华,论文发表独家优势”,本公司以“宁失万贯,不失诚信,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为宗旨,以“按时是我们诚信基础,录用是我们工作目标”为己任,致力于探索学术领域,攀登学术高峰,满足客户需求,凭借拥有国内多所著名高校人才资源优势,撰稿修改文章已有31700多篇在SCI、权威期刊、核心期刊上发表...更多

浅谈数学课堂中的导入创设技能

2013-10-19 15:52 字体:   打印 收藏 

摘 要:

关键词:

  新课改不仅要求教师树立新的课程理念,转换角色,改变旧的教学方式,而且对教师的教学基本技能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45分钟的效益,课堂导入是关键。数学课的导入是由教师的语言、问题和组织编排方式等要素构成的。如果教师上课伊始就能提出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有趣的或带有挑战性的问题,用生动精确的语言,描绘出问题的要点,抓取问题思考的感情线索,那么就会给学生创设一个“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情境,把学生的学习情绪、注意力和思维活动调节到课堂教学的最佳状态,使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达到思有方向、学有目标、获有新知、用有创造的目的。   创设导入的教学情境可遵循以下原则:   (1)创设“愤”“悱”的教学导入情境。学生学习新知是一种特殊的情、知相伴的认知过程,它包含属于非智力因素范畴的情感,是学生智力发展的内驱力。因此,在课堂教学导入新课时,需要教师创设悬念,精心设疑,创设“愤”“悱”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这就会使学生自觉地去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2)营造“启”“发”的教学氛围。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发展和深化,教师可把新课导入作为连接新、旧知识的桥梁和纽带,启发学生进行“类比”,“对比”和“联想”,从而发展旧知识,获取新知识。   (3)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学习情感。在上课伊始,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自己熟悉的自然、社会及生活中的现象和事物,这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又有利于后继教学环节的顺利进行。   本着以上原则,结合个人实践,就自己在日常教学中关于数学教学常用的导入技能小结如下:   (1)实例导入.即设计与日常生活、社区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例导入。如《解直角三角形》一课,教师可提出:“你能不过河而测量出河的宽度么?”“你能测量出湖中小岛上电视塔的高度么?”   (2)悬念导入.一上课就给学生创设一些疑问,创设矛盾,设置悬念,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浓厚兴趣,处于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说而不能的情境,这样,学生的思维就能较快地活跃起来。如在教学数学的“圆的面积”时,教师出示“用两根同样长的铁丝分别围成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圆,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哪个大?”的问题,让学生大胆猜想。学生中有的说圆的面积大,有的说一样大,有的还说正方形面积大……课堂氛围异常活跃。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分别按照自己的思路,设法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3)故事导入.讲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时,导入时说:唐朝有一个叫杨损的官员准备提升一名下属到较高的职位,底下的办事人员物色了两名候选人,但这两名候选人在名方面的条件都旗鼓相当,难分高低,一时无法定下来,杨损就把这两名候选人叫到大厅上,出了一道数学题目,要他们当场计算,题目是这样的:有一个人在林中散步,无意中听到几个盗贼在商量怎样分偷来的布匹,他们说,若每人分6匹,就会剩5匹;若每人分7匹,就会差8匹,问:这里共有几个盗贼?布匹总数又是多少?其中一名候选人和很快算出了答案:盗贼人数为13人,布匹总数为83匹,于是他得到了提升,其他人也心服口服,无话可说。你想知道他怎样快速解决的呢? 学生对此会产生很大的兴趣,都跃跃欲试,先由学生按自己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但发现很复杂,然后老师再提出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决,在两相比较下,学生很容易发现此问题用方程的办法解决比较简单。这样的导入,既生动有趣,又蕴含着新知识。能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实际上,以与教学有关的趣闻、故事作为新知识的切入点,在平时的课堂导入中,教师可以适当的进行介绍,有时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4)生活情境导入. 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这节课,可以这样导入:为了改善张、王、李三村吃水难的问题,市政府决定新建一个水电站,向三个村庄供水,要求水电站到三个村庄所辅设的管道长相等,你能帮助他们找出建水电站的位置吗?如果将三个村庄抽象成三个点A、B、C,如何求作一点P使PA=PB=PC?这时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讨论,结合他们的讨论提出问题:这个点在哪儿?这个点怎么找?也就是说如何满足同一平面内一点到其他三点的距离都相等?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可以构造以P为顶点的等腰三角形△PAB、△PAC、△PBC,而如何构造这样的等腰三角形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这样创设问题情境的实例导入,有意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需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