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联系手机:13968834878(吴老师)

发表QQ:4271308

编辑QQ:25786532

编辑邮箱:zjdxjt5@163.com

联系地址:浙江杭州萧山区金城路185号

本站介绍

“薪火传承 思源致远”,杭州茴香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栉风沐雨,历经19个春秋,成为一所“综合性、研究型”的一流综合型写作机构,并向一流写作服务机构稳步迈进。“论文撰稿一流精华,论文发表独家优势”,本公司以“宁失万贯,不失诚信,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为宗旨,以“按时是我们诚信基础,录用是我们工作目标”为己任,致力于探索学术领域,攀登学术高峰,满足客户需求,凭借拥有国内多所著名高校人才资源优势,撰稿修改文章已有31700多篇在SCI、权威期刊、核心期刊上发表...更多

试评《红楼梦人物百图》

2013-10-19 15:52 字体:   打印 收藏 

摘 要:对戴邦敦先生所画《红楼梦人物百图》做简要评论,看法有二:1、画册中的一些次要人物都画得很好,神形兼备,是难得之作,如李嬷嬷、邢大舅、静虚等。 2、画册对主要人物的把握却不够准确,分为两类:一类是能形象把握不够准确,尚且说得过去;一类却是对人物的理解存在着明显的错误。

关键词:红楼人物;形象把握;形神兼备;理解错误

  《红楼梦人物百图》的作者是戴邦敦先生。戴先生是当代优秀的画家,创作了许多以古典文学作品为对象的绘画作品,成绩斐然。   笔者对绘画艺术所知有限,没有资格对其作品的艺术水平评头论足,故仅从对作品的理解、对人物性格的把握来谈以下几点粗浅的认识。   首先,画册中的一些次要人物都画得相当不错,性格各异,神形兼备,比如贾芸、贾蔷、瑞珠、宝珠等等都很好,尤其是李嬷嬷、邢大舅、静虚等,更是难得的传神之作!   但是,以笔者多年的读红感受来看,此画册对主要人物的把握却多有败笔,这里分为两类:一类是对人物把握不够准确,但尚且还说得过去;一类却是对人物的理解存在着明显的错误。   先说第一类。   画中的贾母面带愁容,薄薄的嘴唇,衣袖的线条似乎都成尖角,怎么看,都像是一个刻薄无福之人。但实际上,贾母是一个经过大风大浪、大惊大险、气定神闲、聪明智慧、宽厚慈爱、有品味有雅趣而又极有胸襟与城府的老者。   薛姨妈看上去竟似个丫环!对其应突出慈爱、宽厚,不急不躁、不紧不慢、不愠不火的那份感觉。   赖大是堂堂管家,竟如看门护院的老头!贾府如此显赫荣耀的身份地位,人来客往、相与交接的,岂是平常之辈?!如此一管家,岂不是颜面丢尽?贾府又不是北方农村的地主老财!   傻大姐在书中明确说是一个"粗粗笨笨"的干粗活的傻丫头,可画册上看上去却是娇小伶俐的模样。   冯紫英本是和宝玉相仿或稍大些的年轻公子哥,可画册上却是个中年男人的模样。   再说第二类。   龄官不是烧纸而是画蔷。书中明确有这样的话"龄官画蔷痴及局外";而烧纸的是藕官,"杏子阴假凤泣虚凰",她是为了纪念死去了的菂官。   秦可卿哪里像是深受宁府喜爱的大家庭的媳妇?分明是个受气包。历来为可卿画像,都是想要突出她的淫荡与乱伦。当然我们也无法否认这一点,在《红楼梦》中,作者也确实给读者留下了许多值得思索的蛛丝马迹,特别是通过脂砚斋的批语,我们知道原稿本有"秦可卿淫丧天香楼"的情节,但后来又被作者删掉了。可是细心的读者应该可以发现,雪芹又为我们留下了太多觉得不可思议的地方,正如刘心武先生探索的"秦学"一样,秦可卿的身世绝不是从养生堂抱来的"野婴"!她在临死前对王熙凤说的那番话,哪里是一般人能想得到说得出的?如果为可卿画像,我觉得选"临终托梦"这个画面会更好。读红楼绝不能仅从正面去看,它本来就是"一喉两声,一手二牍"的,仅看到可卿的"淫丧",那太浮浅了,她的名字的谐音是"情可轻",但是也可以理解为"岂可轻"。特赋打油诗一首:   画梁春尽香尘静,可卿其情岂可轻?   身世迷离难猜测,只为大旨要谈情。   为尤氏特赋打油诗为:   独自玩牌为哪般?书中哪有此清闲。   不知此笔来何处,或是画者赋新篇?   还有袭人:   袭人贤德世人知,慵妆散衣在何时?   不知此景从何来,蹙眉扪胸问画师。   还有探春:   探春探春真可叹,身似钢筋迎风站。   本是敏捷有才干,偏被画成刘胡兰。   最最可笑的是阿凤!王熙凤是芹兄最着力下笔描摩的一个人物。对她的评价切不可受高鹗续书的影响,否则对她是难以把握的。雪芹兄是爱其才智,而不掩其瑕疵,对其是无比欣赏而又无比悲叹惋惜的情感。阿凤是一个才能不让须眉的脂粉英雄!可戴先生竟把她画成如此模样,特赋打油诗为:   可笑可叹复可爱,阿凤竟持大烟袋!   芹兄地下如有知,不知是惊还是骇?   此幅画如把烟袋抹掉,尚可说得过去。   还有黛玉和宝玉,这更是难以描画的两个人物。黛玉焚稿历来是画师们爱选的题材,但其不知:那正是续书中不可饶恕的一大败笔!庸俗之致!黛玉的确是"泪尽而逝",但却不是对所谓的"掉包记"充满怨恨、绝望伤心而死;更不是那种伸着脖子喊着宝玉的名字不甘冥目的死!这种文字太拙劣了!这和雪芹的精神旨意相去太远!当然,究竟黛玉是怎么死的,死时是何种情景,我们现在是无法知晓的,我们也无法问讯九泉之下的芹兄了,但这样的情节场面实在是对雪芹旨意的一大篡改,掩盖了作品所要表达的、本来就深曲、委婉的旨意。   如果,《红楼梦》仅仅是"两女争一男"的一个爱情婚姻悲剧的话,它有什么动人之处呢?不要说在封建社会,就是在我们恋爱婚姻极为自由的现代社会,这样的事不稀松平常吗?还不是到处都有、随处可见吗?可《红楼梦》自他问世以来,就打动了无数的读者,这难道说是偶然吗?多少人为它倾倒,多少人为它泪流,又有多少人无怨无悔地为它付出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