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联系手机:13968834878(吴老师)

发表QQ:4271308

编辑QQ:25786532

编辑邮箱:zjdxjt5@163.com

联系地址:浙江杭州萧山区金城路185号

本站介绍

“薪火传承 思源致远”,杭州茴香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栉风沐雨,历经19个春秋,成为一所“综合性、研究型”的一流综合型写作机构,并向一流写作服务机构稳步迈进。“论文撰稿一流精华,论文发表独家优势”,本公司以“宁失万贯,不失诚信,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为宗旨,以“按时是我们诚信基础,录用是我们工作目标”为己任,致力于探索学术领域,攀登学术高峰,满足客户需求,凭借拥有国内多所著名高校人才资源优势,撰稿修改文章已有31700多篇在SCI、权威期刊、核心期刊上发表...更多

大学生志愿精神的培育:价值及路径

2013-10-19 15:52 字体:   打印 收藏 

摘 要:大学生志愿者服务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符合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本质要求,是广大青年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方式。在大学生中普及志愿理念,弘扬志愿精神,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志愿精神;价值;路径

  志愿精神是指一种自愿的,不为报酬和收入而参与推动人类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和完善社区工作的精神,是公众参与社会活动的非常重要的方式,是公民社会的和公民社会组织的精髓。[1]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力培育大学生的志愿精神,将志愿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高校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培育大学生志愿精神的价值   1、志愿精神的培育有助于大学生自主的公共服务意识的表达。志愿行动是现代人参与公共事务的一个重要途径,是人们在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参与和表达的需要,也是展示个性、发挥才能、实现价值等方面的需要。志愿者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同时,自身得到提高、完善和发展,精神和心灵得到满足。参与志愿行动,体现了大学生的公共服务理念和对社会责任的主动承担。   2、志愿精神的培育能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通过参与志愿服务,既深化了社会实践活动能力,了解国情,不仅培养了大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又加强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促进了大学生的全面成长。此外,志愿精神的养成可以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把自我发展和服务社会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倡导友善、诚信、敬业、爱国等基本道德规范,提高自身素质。   3、志愿精神的培育是加速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在当今的青年尤其是大学生群体中,"学校人"与"社会人"脱节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校园和社会之间仍存在着有形与无形的围墙。大学生社会化迟滞或不完善的结果,使毕业生在走进社会之时往往抱着不切实际的期望或幻想,缺乏社会所需要的技能、道德和心理素质,阻碍了大学生成为社会一员、实现社会价值的过程。而志愿服务则提供了一条使青年深入接触社会、与社会提前进行"磨合"的重要途径。另外,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青年也增加了工作经历和人生阅历,更明确了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并形成了更加适合社会现实生活的心理倾向、性格特征和行为方式,增加了自己在日后职业选择中的竞争力。                  二、培育志愿精神路径之探索   1、高校强化对志愿精神内涵的教育引导   对于大学生的教育,社会、家庭都充当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但绝大多数大学生的绝大部分时间都还是在校园中度过的。因此,高校首先要承担起对大学生志愿精神的教育引导职责。   首先,要准确阐释志愿精神的内涵。大学生对志愿精神的准确把握和深刻认识是指引他们正确行动的根本。志愿精神源于个体内在的道德良知,体现了个人对生命价值、社会和人类的一种积极态度,一旦形成就具有强大的道德约束力,能够不断地激励人们主动投身其中。目前,大学生对志愿精神的内涵了解还普遍不够深入,仅简单地把志愿服务理解为为他人、社区做好事,把志愿者看成是做好事的人、好心人。这种认识把志愿精神局限为单向度的奉献和助人为乐,忽视了志愿者的心理体验和收获、被救助者自主能力的激发以及志愿服务对社会发展、公民参与的重要意义。   其次,要将志愿精神的引导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志愿活动相结合。由于目前大学生的志愿行动更多的是依赖组织化动员,而非个人完全自觉自愿的行为,有的甚至成为具有一定非自愿性或强制性的活动,对志愿者个体的需求和激励关注不够。此外,其志愿行动主要局限在扶危济困、支教扫盲、社区建设、公益服务等方面,志愿服务活动的内容单一,形式老套,对学生难以形成持久的吸引力。因此,志愿精神的播撒也呼唤着内容和形式的不断创新。比如:采用大学生喜欢的沟通、交流、联络和聚集的新方式,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把志愿行动与学生所学专业、社团活动、职业道德教育结合起来,探索形成具有学生特点的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在实践中培育学生的志愿精神。   再次,要将志愿精神的引导与重大事件的宣传教育结合起来。培育大学生志愿精神可以与弘扬奥运精神、弘扬抗震救灾精神等重大事件的宣传教育结合起来。通过在这些重大事件中体现出的强烈的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与无私奉献、顾全大局、勇于磨炼、超越自我的志愿精神结合起来,并融为一体。   2、政府搭建支持培育平台   志愿精神不仅建立在志愿者对自身行为的意义、目标预期和效果评价等方面的立场观点之上,也取决于整个社会对志愿服务的定义、期望和管理方式等。志愿组织成员的利益不同于经济组织的物质因素,也不同于政治组织的权威因素,而是一个在动员、管理、活动中与社会不断互动与构建的过程。社会的认可和支持是激励和维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