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联系手机:13968834878(吴老师)

发表QQ:4271308

编辑QQ:25786532

编辑邮箱:zjdxjt5@163.com

联系地址:浙江杭州萧山区金城路185号

本站介绍

“薪火传承 思源致远”,杭州茴香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栉风沐雨,历经19个春秋,成为一所“综合性、研究型”的一流综合型写作机构,并向一流写作服务机构稳步迈进。“论文撰稿一流精华,论文发表独家优势”,本公司以“宁失万贯,不失诚信,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为宗旨,以“按时是我们诚信基础,录用是我们工作目标”为己任,致力于探索学术领域,攀登学术高峰,满足客户需求,凭借拥有国内多所著名高校人才资源优势,撰稿修改文章已有31700多篇在SCI、权威期刊、核心期刊上发表...更多

学习方式的变革:\"思维导图\"教学案例研究

2013-10-19 15:52 字体:   打印 收藏 

摘 要:\"授人以鱼\"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新高考背景下的学习要求。\"授人以渔\"及\"授人以何渔\"成了教师迫在眉睫地需要研究的新课题。本文尝试用思维导图在学习方式中的运用案例分析其\"渔\"之效果。

关键词:学习方式 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思维导图

  一、研究背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要改变旧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 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新高考要求考察学生的第一个能力就是有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即"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从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能够准确、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有关信息",这需要老师引导学生根本转变自己的学习方式。   【思维导图简介】   "思维导图"按照发散性思考的特征,把注意的焦点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图形上,主题的主干从中央向四周放射;分支由一个关键的图形或写在产生联想的线条上面的关键词构成,次级话题也以分支形式表现出来,附在较高层次的分支上;各分支形成一个连接的节点结构并且末端开放。因此,思维导图在表现形式上是树状发散结构。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性、创新性思维能力,实现与新课程标准的接轨。能改变过去学生单线思维的状态,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启发学生的联想力和创造力,建构生成知识网络,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的效率,而且学生能把学习中出现新的知识增长点方便快捷的完善在已有的知识网络中。   二、教学案例   (一)教学方式设计原则:   1.小组合作学习   2.自学过程每人至少提出3个疑难问题放在小组范围内探讨解决,解决不了小组面向全班提出   3.思维导图绘制遵循两个步骤:   (1)头脑风暴即搜集知识点(先个人搜集后小组交流)   (2)绘制思维导图即寻找知识点之间关联性(遵循由远及近、由宏观到微观的原则、小组合作、师生共同完成)    (二)课堂教学实录:      以必修2《政治生活》第五课第二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例:  例1:首先是宏观知识网络构建    1.头脑风暴        (1)确定本框题的宏观主题即核心知识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通读教材,由远及近分析次级知识点:                            ①走进我国国家机关                            ②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    2.绘制思维导图   在构建网络之前,用归类性思维先对三个知识点的表述进行思考:政权组织形式=政体  人民代表大会制=我国政体,形成有利于记忆的归类知识网络。   这样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之后的学习成果就是把教材的内容整合成为一张发散但又紧密联系的知识网络,学生在整合过程中记忆得到了强化、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了提升,一张完整的思维网络图保存在头脑中的时候,提取出来的知识便不再是零散的点,而是一种适合材料与题目要求的思维运用。 三、思维导图图导解题思维   例题: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感叹到:"余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历史上,洞庭湖的面积曾广达6000多平方公里。但多年来,由于片面强调粮食生产,洞庭湖区大规模围湖造田,加上大量泥沙淤积,造成洞庭湖面积不断缩小。   近些年,该地区逐步退耕还湖,尤其是1998年以来,政府投资70亿元,进行综合治理,洞庭湖面积扩大了1/5,湖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除传统养殖业外,还发展养殖业,加工业等,湖区居民收入明显提高。   问:从围湖造田到退耕还湖的转变,给我们什么哲学启示?(12分)   思维:首先我们要来看问题"从围湖造田到退耕还湖的转变,给我们什么哲学启示",题目中的关键词有三个"围湖造田、退耕还湖、转变"。   从"围湖造田"我们会想到什么?破坏自然环境。退耕还湖呢?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此外还可以从材料里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