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联系手机:13968834878(吴老师)

发表QQ:4271308

编辑QQ:25786532

编辑邮箱:zjdxjt5@163.com

联系地址:浙江杭州萧山区金城路185号

本站介绍

“薪火传承 思源致远”,杭州茴香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栉风沐雨,历经19个春秋,成为一所“综合性、研究型”的一流综合型写作机构,并向一流写作服务机构稳步迈进。“论文撰稿一流精华,论文发表独家优势”,本公司以“宁失万贯,不失诚信,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为宗旨,以“按时是我们诚信基础,录用是我们工作目标”为己任,致力于探索学术领域,攀登学术高峰,满足客户需求,凭借拥有国内多所著名高校人才资源优势,撰稿修改文章已有31700多篇在SCI、权威期刊、核心期刊上发表...更多

携德之手 与音同行——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浅议

2013-10-24 10:04 字体:   打印 收藏 

摘 要: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课程除了肩负着美育的重要任务,还肩负着德育的重要任务。音乐课就是通过音乐教学有机渗透德育,做到“要学乐先学做人,要做人先学立德”。本文从课前备课——挖掘德育内涵;课堂教学——充分整合德育内容;课外引领——引导合理德育实践。有机渗透德育,让学生在“随风潜入夜”式的德育氛围中,收到“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让德育潜移默化地占领学生的思想阵地。

关键词:音乐教学 德育 渗透

  新课标明确提出: “音乐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音乐教育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展开的,音乐教材中还教育学生爱家乡、爱学习、爱劳动、爱科学,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继承革命传统,尊敬师长和团结友爱等,从多种角度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音乐教学应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不断发展学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 一、课前备课——挖掘德育内涵   教师应当牢固地树立德育意识,以教材为内容,以课堂为阵地,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每堂课都能有德育的侧重点,有些教材具有明显的思想教育目的,属显性教材,如: 《我们多么幸福》、《颂祖国》、《咱们从小讲礼貌》等歌曲, 而还有一些教材,如:《在卡吉德洛森林里》、《金扁担》、《小乌鸦爱妈妈》、《看龙船》被称为隐性教材,这些教材丰富的德育内涵和深刻的哲理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去挖掘,发现和理解,如:歌曲《看龙船》表现了端午节热烈紧张的赛龙舟场面和兴奋激动的心情,在学唱时,除了让学生了解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外,还应联系祖国美好的今天,引导学生分析歌词,理解“屈原爷爷看见了也会笑得胡子翘的深刻含义”。另外,在备课时特别要备好作曲家和作词家,要把作曲家、作词家的高贵品质与作品的思想内容统一起来,让学生在学习音乐作品的同时,了解历史、关注文化、感悟人生。伟大的音乐作品之所以能在历史长河中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主要是这些作品或凝结着不屈的民族气节,或展现出作者高贵的人格品质。可以说,聂耳、冼星海、田汉、肖邦、贝多芬的作品所展示的,就是他们自己的人生。因此,在备课时我们不能忽视这一点,只有学生读懂这些伟大的音乐家们的人生,才能更深刻地理解他们的作品,更有效地受到教育。 二、课堂教学——充分整合德育内容   小学音乐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唱歌教学、读谱知识,欣赏教学和综合训练等,教师要分析这些课型的特点,把德育有机地渗透在各种课型之中。   课本中的唱歌教学所选用的歌曲内容丰富题材,体裁广泛,演唱风格多样,歌曲的优美旋律与生动活泼的语言学生爱听爱唱,教育内容最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如:《拉起手》、《歌声与微笑》、《欢迎你》等歌曲,学生在学会歌曲的同时,也懂了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和睦相处,整个唱歌教学的过程,就是通过歌曲,艺术形象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情操陶冶的过程;在进行乐理、视唱、练耳教学时,要注意在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同时,加强对审美能力的培养。在逐步了解音乐语言及表现情感的过程中,激发音乐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音乐欣赏教学通过对古今中外音乐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健康的情趣,开阔视野,提高鉴赏能力,培养高尚的情操。特别是通过对我国民歌、民族音乐的欣赏,使学生热爱祖国民族音乐文化激励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如: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一曲时,结合抗战胜利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起学生的爱国之情。欣赏教学时,要使学生身临其境,去享受欢乐,感受痛苦,去愤怒地遣责,去激情地歌唱。一旦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妙的音乐世界,就能唤起他们爱国主义的感情,让他们感到劳动的自豪,学习生活的愉快,英雄行为的可敬可佩,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心灵的净化。 三、课外引领——引导合理德育实践   21世纪的音乐是多元的,其中,通俗音乐所占比例非常大。而在通俗音乐这块领土里,学生最为喜欢、熟悉的也许就要数通俗歌曲了,这是因为通俗歌曲不仅短小易懂,而且具有较强的时常性、娱乐性、叛逆性、宣泄性,而时下的小学生正好这种通俗文化的包围中,我们不可能去回避它,所以还不如正视、尊重现实。新课标理念不是提倡教师要做学生的引领者吗?那么如何引领学生对待通俗音乐,关键先从德育入手,那就要求我们音乐教师努力挖掘其中积极的教育因素。抓住时机,对流行音乐作深入的分析,引导学生发掘通俗歌曲中积极的因素。流行音乐在校园流行的原因主要是从众心理使然,学生们对歌词、旋律并不会自觉做认真的思考。为让他们自己得出正确结论,首先,我通过与学生交谈、参加课外活动等途径,摸清本阶段他们最喜欢的歌曲,然后利用适当的时间就歌曲的歌词、旋律、作者、演唱者等内容指导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们自己澄清“我们为什么喜欢这首歌?”这一问题。歌曲消极也罢,积极也罢,在讨论中会自然明了。这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