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联系手机:13968834878(吴老师)

发表QQ:4271308

编辑QQ:25786532

编辑邮箱:zjdxjt5@163.com

联系地址:浙江杭州萧山区金城路185号

本站介绍

“薪火传承 思源致远”,杭州茴香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栉风沐雨,历经19个春秋,成为一所“综合性、研究型”的一流综合型写作机构,并向一流写作服务机构稳步迈进。“论文撰稿一流精华,论文发表独家优势”,本公司以“宁失万贯,不失诚信,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为宗旨,以“按时是我们诚信基础,录用是我们工作目标”为己任,致力于探索学术领域,攀登学术高峰,满足客户需求,凭借拥有国内多所著名高校人才资源优势,撰稿修改文章已有31700多篇在SCI、权威期刊、核心期刊上发表...更多

让个性在思维中张扬——议小学语文中的探究性学习的培养

2013-10-24 10:04 字体:   打印 收藏 

摘 要: 《语文课程标准》 明确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 合作、 探究的学习方式。 探究性学习, 是指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 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传统的学习过分强调接受与掌握, 忽视发现与探究的价值, 影响了学习的效果。 因此, 要改变单一的学习方式, 倡导探究性学习, 这是新课改的一个基本要求。

关键词:个性 思维 探究性学习

  探究学习的主要特征是问题性、 实践性、 参与性和开放性。在探究学习中, 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各种学习途径获得知识和能力、 情感和态度的发展, 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可见, 探究性学习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新奇愉快的精神体验, 更是一种有趣味的创造性的脑力劳动。结合小学生的心理、 生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以及教学实践,作总结如下: 一、 创设情景,建造良好探究氛围 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需要一定的环境氛围, 特别是人际氛围的支撑。因此, 我们要让每个学生都能自主探究, 要求给每个孩子多鼓励, 让他们从中体验探究性学习的乐趣和成功。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营造探究氛围在传统教学中, 教师和学生是传授与接受的关系,很难形成互动、 合作的关系。 在新的课程体系中, 要求建立平等对话、 合作理解的师生关系。在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时, 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计, 教学活动的组织等方面俯下身子, 放下架子, 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引导者和促进者。如做到教态亲切、 情绪饱满、 多表扬, 对发现问题要及时指导, 做到因材施教、 教学相长等。   2.充分利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营造探究氛围《语文课程标准》在各学段的阶段目标中列出了综合性学习的具体目标。在语文教学中, 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 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拓宽语文学习渠道, 在观察、 实践中积极探究。 如第十册实践活动 《创办班级图书角》 , 利用班委会,号召全班学生创办班级图书角。 图书管理员全班轮流担任。大家分工合作, 讨沦、 探究怎样为图书登记造册, 设计制作什么样的借书卡, 制订书籍借阅制度等。在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中, 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 主动性得到了调动。 二、 因势利导,培养探究学习意识   1.利用好奇心, 引发探究意识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 “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 他们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 —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 ” 爱因斯坦也说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 要使学生具有探究意识, 首先要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小学生对大自然的一切知识都感到新奇,求知欲非常强。 利用这个特点, 鼓励学生多提问题。   2.质疑问难, 增强探究意识探究意识来自于质疑, 善于发现问题, 才会去探究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 “好求谋解” 来增强其探究意识。汉语中, 有很多一字多义、 一词多义的现象。如 《我的伯无忧论文网父鲁迅先生》 一文, 有这样一段话:“你想, 四周黑洞洞的, 还不容易碰壁吗 哦! 我恍然大悟, 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 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在座的人哈哈大笑起来。” 抓住人们大笑追问: “人们为什么笑” “鲁迅的鼻子真的是碰扁的吗” 在学生探讨不出结果时, 教师及时给学生介绍鲁迅生活的时代背景,再讨论。 学生明白, 原来四周黑洞洞是指早社会的黑暗,碰壁指的是与反动势力做斗争时受到的挫折与迫害。 学生完全理解后, 继续追问: “通过谈碰壁这件事, 你体会到了什么 ”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鲁迅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三、多思善问, 生成探究的问题   所谓生成问题, 指的是课堂教学中不是机械地按原先确定的一种思维教学, 而是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 教师灵活地调整教学思路, 生成新的教学问题, 使学生探究的兴趣持续下去。有了问题才会有思考, 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生成问题的前提是让学生多思善问, 而提出新的问题需要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所隐含的 “问题” , 应该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自己去发现、 去提出, 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贴近其思维实际, 更能引发其探究。   1.让学生会发现, 善于发现问题学生有了一定的探究意识后, 在课堂上会踊跃地发问。但是, 有的学生的问题经常停留在一些词语不懂上, 无法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 还有的学生就发现不出问题。如 《全神贯注》 一文, 写谁全神贯注 从哪几方面知道罗丹全神贯注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 每篇课文前面都有预习内容, 往往揭示出了问题, 要引导学生从中发现。   2.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探究、 解决问题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 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科学家的探索过程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发现问题后, 就要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采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核心问题。要鼓励和帮助学生摸索适合于自己的获取新知的途径。对难题要推测几种答案, 经过周密思考, 选择最佳答案。如:《圆明园的毁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