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联系手机:13968834878(吴老师)

发表QQ:4271308

编辑QQ:25786532

编辑邮箱:zjdxjt5@163.com

联系地址:浙江杭州萧山区金城路185号

本站介绍

“薪火传承 思源致远”,杭州茴香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栉风沐雨,历经19个春秋,成为一所“综合性、研究型”的一流综合型写作机构,并向一流写作服务机构稳步迈进。“论文撰稿一流精华,论文发表独家优势”,本公司以“宁失万贯,不失诚信,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为宗旨,以“按时是我们诚信基础,录用是我们工作目标”为己任,致力于探索学术领域,攀登学术高峰,满足客户需求,凭借拥有国内多所著名高校人才资源优势,撰稿修改文章已有31700多篇在SCI、权威期刊、核心期刊上发表...更多

提问也是一种艺术

2013-10-22 17:20 字体:   打印 收藏 

摘 要:

关键词:

  语言是幼儿学习的对象,更是幼儿学习和生活的工具。如何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我认为首先要提高语言活动的实效性,变幼儿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思考。而这种主动思考和教师的提问有着密切是关系。教学中的提问对幼儿的口语能力、思维发展、想象力发展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引用陶行知先生的话正好能说明这一点:“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对提问的方式容易忽视,经常会以“好不好”、“是不是”来提问,这会使孩子不动脑筋、机械的去回答,间接的使孩子失去学习的兴趣。如果提的问题太长、太难,孩子们则会启而不发,寻而不思,这必会挫伤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所以作为教师确实应该注意并学习提问的技巧,学会巧妙提问,不仅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制胜法宝,更是一门艺术。下面结合我在语言活动《马戏团里的大狮子》中的实践和反思,谈几点我的想法: 1.开放性问题,拓宽思维、提高幼儿的思辩能力。 开放性问题是指教师提出的问题,不能要求幼儿用简单的“是”或“不是”来回答,而是激发幼儿在自主的思维活动中萌发创新思维。在活动中,当大狮子要回到森林里去找朋友,老师提问:“如果你是森林里的小动物,你愿不愿意和它做朋友呀?”孩子的回答被局限在“愿意”或者“不愿意”,有的孩子有自己的理由,但没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有的孩子则不动脑筋,盲目跟“风”,没有自己的思路。根据孩子的反馈,老师又调整了提问:“如果你是森林里的小动物,看到大狮子来找你做朋友你会怎样?”这下打开了孩子的思路,他们开始兴奋的讲述自己的想法:有的说自己很乐意和一只会马戏表演的大狮子做朋友,因为它一定很好玩。有的说怕狮子会吃掉自己,所以不愿意和它做朋友……虽然只有肯定与否定的两种答案,但是理由却是层出不穷,十分有想法,孩子们的理由虽然稚嫩,但他们动脑筋了,让自己真正地融入到故事当中。可见,开放性的问题,确实能鼓励孩子的发散性思维,提高思辩能力。 2.递进性提问,循序渐进,帮助幼儿获得新经验。 幼儿的经验大多是无序的,零星的,因此教师的提问应该有一定的逻辑性,对幼儿新的概念的形成,对一些复杂的问题,必须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多层设问,层层递进。《马戏团里的大狮子》的课件中出现了一块狮子写的广告牌,教师从广告牌上的字入手,问:“上面的字你认识吗?”目的是为了将幼儿的注意力吸引到广告牌上,让幼儿目光集中在故事发展的主线上。教师又通过引导幼儿逐句理解广告词:“这段话你们懂吗?第一句告诉我们:我是一只什么样狮子?第二句告诉人们什么?在哪里表演?表演几天?第三句话什么意思?”达到理解故事情节的目的,等幼儿理解了广告牌的意思后,教师的话锋一转:“这块牌子起了个什么作用?我们在哪也见过这样的牌子?”教师十分自然地将提问的层次再一次递进,帮助幼儿迁移。等幼儿对广告牌有了深一步了解后,教师再次追问:“如果看到这块牌子,你会怎么做?” 这样的提问既让幼儿有线索可循,同时又回归生活,巩固获得的语言经验。教师提问的指向不是个别幼儿,而是要引起集体的共鸣,从而激活活动气氛,达到产生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良好效果。 3.共鸣性提问,激活气氛,提高幼儿活动参与度。 活动中有这么一个环节,教师想让幼儿通过观察课件中狮子的表情讲述狮子是怎么回家的,体会狮子失望落寞的情感。为了引起共鸣,同时也为了活跃气氛,当教师听到一个孩子说:“大狮子很失望,很孤单,因为它是这样回家的。”并学起大狮子孤单的身影和失望的表情时,及时追问了一句:“你们也是这样认为吗?一起来学学大狮子孤单和失望的表情,好吗?”这时所有孩子都开心的站起来,卖力地表演着大狮子孤单失望的表情。这不仅激活了全体孩子的活动气氛,提高了参与度,更让情感体验来得更真实,更有价值。 4.争论性问题,深入思考、激发幼儿批判性思维。 如果孩子们在交流、分享的情景中产生了认知冲突,此时教师应该创设民主、平等的沟通氛围,提出能使幼儿互相辩论的问题,而不是急于将答案告诉幼儿。在活动结尾部分,孩子们对故事中大狮子交朋友的方法持有不同的见解。有的孩子觉得请大家吃水果是交朋友的好方法,有的孩子认为给大家表演节目能找到好朋友;有的孩子觉得主动敲门也是个找朋友的好办法。教师没有急于下定论,而是给孩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时间和机会,耐心等待孩子自己解决问题,为此,教师提问:“你喜欢和主动敲门找你的小朋友做好朋友?为什么?”以此来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