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联系手机:13968834878(吴老师)

发表QQ:4271308

编辑QQ:25786532

编辑邮箱:zjdxjt5@163.com

联系地址:浙江杭州萧山区金城路185号

本站介绍

“薪火传承 思源致远”,杭州茴香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栉风沐雨,历经19个春秋,成为一所“综合性、研究型”的一流综合型写作机构,并向一流写作服务机构稳步迈进。“论文撰稿一流精华,论文发表独家优势”,本公司以“宁失万贯,不失诚信,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为宗旨,以“按时是我们诚信基础,录用是我们工作目标”为己任,致力于探索学术领域,攀登学术高峰,满足客户需求,凭借拥有国内多所著名高校人才资源优势,撰稿修改文章已有31700多篇在SCI、权威期刊、核心期刊上发表...更多

中原油田A采油厂人力资源管理诊断报告

2013-10-16 14:34 字体:   打印 收藏 

摘 要:本文调研了中原油田A采油厂队伍结构现状,分析了该采油厂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通过对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和培训管理薪酬福利,绩效评价管理几个方面研究,提出了采油厂人才资源管理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对该领域内的人才管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人力资源 制度建设 开发利用

1中原油田A采油厂队伍结构现状   中原油田A采油厂地处山东、河南两省交接地带,主要负责文明寨、卫城、马寨、古云集4个小断块油田的油气开发与储运,油水井数1539口,计量站87座,年产量69.45万吨。下面对该厂用工现状进行分析。 1.1采油队伍结构   (1)用工总量分析。截止2012年5月末,全厂用工总量4377人,其中职工3221人,劳务工1056人,管理人员625人,专业技术人员292人、操作服务人员3509人,按队伍属性来分:各级机关271人、直接生产单位3033人、辅助生产单位744人,服务单位125人,科研单位204人。单纯从用工总量与定员对比,采油队伍整体不缺员。操作服务人员占队伍用工90.5%,用工重点趋于一线生产,用工分配合理   (2)年龄结构分析从年龄结构上来看,采油队伍平均年龄40.01岁,35—45岁占采油队伍用工的60.9%,是保油上产工作的主力。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操作服务人员51岁以上人员分别占采油队伍用工的5.4%、1.5%、11.5%;操作服务人员年龄结构老化,40岁以下人员仅占采油队伍用工的61.4%。   (3)学历结构分析。中原油田A采油厂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操作服务人员大专以上学历分别占采油队伍用工的67.3%、81.5%、13.4%;操作服务人员高中及以下学历水平居多,占79.9%,整体文化水平偏低。特别是中级工及以上人员占77.3%,采油队伍操作服务人员技能取证率达93.5%,基本满足一线生产需要。但是,高级技师和技师员工比例仅占5.5%,影响了采油一线队伍的创新力。 1.2作业队伍结构   (1)用工总量分析。截止2011年5月底,用工总量691人,其中劳务工364人,占作业队伍用工的52.7%。作业系统整体不缺员,今年1月份引进73名新劳务工暂时缓解了用工压力。但病残特殊人员46人、46岁及以上人员55人,主要集中在作业小队从事井下作业工人员,因作业小队工作强度大,老弱病残人员基本不胜任繁重体力劳动,其实造成了作业小队用工紧张。   (2)年龄结构分析。作业队伍职工年龄结构较老化,41岁以上人员占队伍职工总量的37.9%;操作服务人员46岁及以上42人,占操作服务人员的7.6%,这部分人员年龄偏大,已不适应井下作业岗位。   (3)学历构成分析。管理及专业技术人员大专以上学历仅占管理排的33%,操作服务人员高中及以下占操作员的77.5%,作业队伍整体学历水平偏低。 2中原油田A采油厂人力资源管理存在问题 2.1  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   一是生产一线缺员现象较严重。油田开发中后期的生产特点,单拉井点持续增加, 2009年至今油水井数增加80口,用工却减少133人。加之A采油厂位于特殊地理位置,井路线距离加大,老乡破坏较多,巡井难度加大;开发后期油气设备逐渐老化,生产维护工作量也相应增加,造成采油一线主体工种和部分技能工种缺员。二是老、弱、病、伤、残人员所占比例较大。据统计一线队伍特殊人员112人,其中一线采油、作业主体工种人员103人三是生产辅助单位人员相对紧张,技术工种人员紧缺。 2.2  中原油田A采油厂招聘无长期规划,用人机制不灵活   中原油田A采油厂对于人才是急用现招,没有形成有计划的储备和培训,企业对专业技术工人的招聘始终未列入招聘的计划,近几年对成熟技术工人的缺乏将会成为石油企业发展中的问题,现在企业对工人的补充只是限于招收农民季节工来补充,企业施工基础的实力在一步步地减弱。 2.3  员工绩效考核未形成制度化   考核工作各单位工作的进展程度不一,考核方案可操作性不强,考核结果没有说服力,不能够合理体现员工绩效的差别。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的绩效考核工作仍待进一步深化。专业技术人员能力、贡献的差别没有在个人收入上得以合理体现。绩效考核工作开展的不够全面,一些单位为减少行政责任,工作简单化,以技能考试和群众评议代替考核,掺加了较多的“人缘”因素,使考核评价结果不够客观公正有的单位甚至出现技术骨干、班组长下(待)岗的怪事。 2.4  薪酬管理与激励机制不到位   主要表现在缺员与人员紧张的矛盾,超时工作与加班工资支付的矛盾,员工性质与同工同酬的矛盾,以作业工岗位为例,作业劳务工与职工相比工资差额至少620元,作业临时劳务工与劳务工相比工资差额为430元,作业临时劳务工与职工相比差额至少为1050元,固定工资差距的逐步拉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劳务工和临时劳务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加了基层管理难度。再者是严考核硬兑现与和谐稳定的矛盾,任何一项处理不到位,都将严重影响职工工作的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