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联系手机:13968834878(吴老师)

发表QQ:4271308

编辑QQ:25786532

编辑邮箱:zjdxjt5@163.com

联系地址:浙江杭州萧山区金城路185号

本站介绍

“薪火传承 思源致远”,杭州茴香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栉风沐雨,历经19个春秋,成为一所“综合性、研究型”的一流综合型写作机构,并向一流写作服务机构稳步迈进。“论文撰稿一流精华,论文发表独家优势”,本公司以“宁失万贯,不失诚信,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为宗旨,以“按时是我们诚信基础,录用是我们工作目标”为己任,致力于探索学术领域,攀登学术高峰,满足客户需求,凭借拥有国内多所著名高校人才资源优势,撰稿修改文章已有31700多篇在SCI、权威期刊、核心期刊上发表...更多

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癌因性疲乏状况及自我缓解方式

2013-12-12 12:36 字体:   打印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癌因性疲乏状况及自我缓解方式,为临床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Piper疲乏评估量表-中文版》和《疲乏缓解量表-中文版》,收集对2011年9月-2012年10月163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1-2d)、化疗中及化疗后(7d)进行调查。结果 (1)化疗前行为、情感、认知及情绪均表现为轻度疲乏,而化疗中后阶段,各维度均达中度疲乏状态,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在化疗前疲乏程度较轻,化疗中与化疗后疲乏均有中等程度疲乏,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2)化疗前重度疲乏者为3.68%;化疗中重度疲乏者升至33.13%;化疗后重度疲乏者下降为17.1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82.379,P=0.000)。(3)各名受试者缓解疲乏方式以低活动方式得分最高,缓解疲乏效果较好。其中,睡觉(8.12±2.21),打盹(6.13±1.89),休息(6.01±2.14)居于前三位。结论 本研究探讨了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的特点及发生发展规律,发现化疗前、中、后患者的疲乏程度与行为程度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并对对化疗过程中患者癌因性疲乏缓解方式进行了调查研究,对于妇科恶性肿瘤化疗过程中癌因性疲乏缓解方式的指导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妇科恶性肿瘤;癌因性疲乏;缓解疲乏
补充英文文题、作者名和单位、摘要和关键词
 
癌因性疲乏(Cancer-Related Fatigue,CRF),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主观症状之一, 可产生虚弱、缺乏激情及易受累的主观感受。可由癌症引发,亦可为癌症治疗的结果,极大地影响病人的康复及生活质量[1]。研究发现,癌症患者发生癌因性疲乏比例大于60%,而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较其他肿瘤疾病的疲乏发生率更高[2]。癌因性疲乏是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种不良症状体验,对患者健康、治疗和生存质量产生严重影响。本研究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疲劳状况及自我缓解方式,为临床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2011年9月至2012年10月本院妇科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163例,年龄18~70(46.78±12.67)岁;婚姻状况:已婚130例(79.75%),未婚24例(14.72%),离异/丧偶9例(5.52%);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9例(23.93%),高中或中专64例(39.26%),大专及以上60例(36.81%);肿瘤类型:宫颈癌61例(37.42%),子宫内膜癌29例(17.79%),卵巢癌73例(44.79%);化疗时间:1个月67例(41.10%),2-3个月53例(32.52%),>3个月43例(26.38%)。纳入标准:(1)被确诊为妇科恶性肿瘤,包括子宫内膜癌、宫颈癌、卵巢癌,临床分期为I~III期;(2)均行根治性手术;(3)均为首次化疗,化疗>1疗程,正在接受化疗者;(4)年龄>18岁;(5)自愿参加者。排除标准:(1)有精神病史者;(2)严重器质性病变者;(3)接受放疗患者;(4)肿瘤转移癌患者;(5)临床分期为Ⅳ期患者。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  (1)癌因性疲乏的评估:采用Piper疲乏评估量表(中文版)[3],合计27个测试项目项,分为10级,由无疲乏到最严重,分别为从0分到10分,由患者根据目前真实疲乏体验勾出相应数字,得分越高,说明疲乏程度越严重。分值范围为0-220,总分/22为平均分。得分为4个等级:0分-无疲乏;1-3轻度疲乏;3-6中等度疲乏;>6重度疲乏。该量表克隆巴赫系数为0.91,具有较好的信度。(2)疲乏缓解方式:采用疲乏缓解量表(中文版)[4],用于了解患者采取自我缓解疲乏方式的有效性,该量表克隆巴赫系数为0.7,内容分为四部分共13项缓解疲乏方法:①降低活动(休息、打盹、静坐、睡觉、停止活动);②增加活动(如运动锻炼、参加社会活动);③转移注意力(如听音乐、阅读、看电视);④其他方面(如进食、喝水、等)。要求患者在选择方法后对其缓解情况进行评定,每项措施由无效到非常有效,分别为从0分到10分。所得总分/采取项数即为疲乏缓解的有效得分,分值越高,表明缓解措施越有效。
1.2.2 调查方法  采用描述性研究的方法,根据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在化疗前(1-2d)、化疗中(7d)、化疗后(出院后7d),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疲劳情况进行调查。化疗前中2次调查由研究人员发放到患者病房由其自行填写。化疗后第3次采用电话方式评估化疗后的疲乏,出院前重复确认患者及家属的准确电话信息,出院后由研究人员以电话方式对患者进行随访,并询问填写量表。由研究人员向被调查者逐条讲解作答,以保证被调查者对本次调查内容正确理解与作答,确保所收集资料的有效性,每份问卷完成约需要10-15min。首次、第2次、第3次调查发放问卷分别为196份、187份、178份,回收有效率分别为95.40%、95.18%、91.57%。最终有163例患者完成三次调查。
1.3统计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化疗前、中、后癌因性疲乏得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各期疲乏程度发生率采用秩和检验分析,按检验水准α=0.05,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中、后疲乏得分比较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中、后疲乏情况在认知、行为、情感、情绪项目得分与平均得分方面比较结果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中、后疲乏得分比较(n=163)
时间 认知 行为 情感 情绪
化疗前 3.28±1.19 3.25±1.20 3.75±1.19 3.60±1.31
化疗中 5.24±1.12 5.45±0.97 4.23±0.61 5.94±0.87
化疗后 3.81±0.72 3.73±0.70 3.67±0.83 4.89±0.86
F 157.78 228.51 18.15 210.03
p 0.000 0.000 0.000 0.000
               
 
 
2.2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过程中疲乏程度比较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过程中疲乏程度比较比较结果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过程中疲乏程度比较(n=163)
时间 轻度 中度 重度
化疗前 15(9.20%) 79(48.47%) 63(38.65%) 6(3.68%)
化疗中 0(0.00%) 28(17.18%) 81(49.69%) 54(33.13%)
化疗后 12(7.36%) 66(40.49%) 57(34.97%) 28(17.18%)
Z 82.379
P 0.000
 
 
2.3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疲乏缓解方式有效得分情况  各名受试者缓解疲乏方式具有一定差异,经统计发现,以低活动方式得分最高,缓解疲乏效果较好。其中,睡觉(8.12±2.21),打盹(6.13±1.89),休息(6.01±2.14)居于前三位,是效果较好的三种方式;而社交活动(1.01±0.23)、做事情(1.13±0.31)、听音乐(2.07±0.81)是效果较低的三种方式,见表3。       
表3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疲乏缓解方式有效得分情况(n=163)
排序 缓解方式 得分
1 睡觉 8.12±2.21
2 打盹 6.13±1.89
3 休息 6.01±2.14
4 静坐 5.47±1.94
5 进食 5.12±1.80
6 停下正在做的事 4.47±2.01
7 按摩 3.53±1.51
8 做运动 3.07±1.42
9 外出散步 2.47±1.01
10 看电视 2.18±0.68
11 听音乐 2.07±0.81
12 做事情 1.13±0.31
13 社交活动 1.01±0.23
 
 
3讨论
本研究发现,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维度比较结果中,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中、后疲乏情况在认知、行为、情感、情绪维度比较结果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行为维度的改变,可严重影响患者日常学习和工作,反映出疲乏使患者日常生活规律发生转变,影响其生活质量。情感维度的改变,体现在对化疗不愉快的感觉上,表明化疗各个时期疲乏给患者带来不愉悦体验具有差异。情绪维度的改变,突出表现为抑郁、疲倦、无精神、困意增加等,据研究报道抑郁的心理状况将可能加重患者疲乏感[5]。认知维度的改变,体现在多数患者化疗中后期明显感觉到忧伤、灰心、烦躁等,主要原因在于疲乏明显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使日常生活规律发生巨大改变,无法正常进行社交、学习及工作,导致机体虚弱和活动度下降,严重不愉快感觉进一步加重患者悲伤、受挫和易怒等不良情绪波动。本研究提示临床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行为、情感方向的引导,以消除情感抑郁,降低情感疲乏,纠正不当行为。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中、后均存在一定程度疲乏感,化疗前表现为轻度疲乏,化疗中后均为中度疲乏,以化疗中疲乏程度最高,化疗后有所下降,但仍较化疗前高。由此表明,围化疗期患者疲乏呈周期性波浪式变化,一般在化疗前1-2天开始升高,在进行化疗最开始几天疲乏感明显上升,于化疗后7d内缓慢下降,然后在下一疗程前1-2d再次出现疲乏变化。另外,本研究化疗前、中、后疲乏程度差异有显著性,说明疲乏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过程中较为严重的问题。提示临床护理人员应加强对化疗患者疲乏感的观察和评估,尤其应关注化疗的最初时间段。目前对疲乏病因尚无定论,研究表明,它是一种多因素和多方面的结果。可能引发的原因包括:恶病质、营养不良、疼痛、体重减轻、毒性代谢物、感染、失眠、贫血、药物治疗、卧床、社会、心理、精神因素等,随着患者病情与化疗阶段的发展,以上可能诱发疲乏的因素也随之增加,往往出现在化疗后期患者疲乏加重的现象,所以在化疗的最初阶段,医护人员需要密切关注患者是否出现疲乏表现,以期在早期即能发现并给予相应对策,减少患者的疲乏感,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提高其生活质量。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最常采用且最有效的五种方法依次为睡觉、打盹、休息、静坐及进食,其中以低活动方式运用最多。原因在于这些方法可能是应对疲乏最简单最自然的反应[6]。值得注意的是,通过上述缓解方法患者自身不能完全消除疲乏,提示临床护理人员应给予专业性指导和帮助,并综合采用上述方法,以提高其有效性。本研究还显示,患者对于运动外出式方法缓解疲乏的认可度不高,这可能与传统认为劳累应以休息为主,尽量不活动,减少外出的观念有关。2007年,美国肿瘤护理学会循证医学小组研究表明,活动与锻炼是经一级证据证实的惟一有效的癌因性疲乏干预措施[7]。国内学者运用中医自我穴位按摩、腹式呼吸运动、音乐等中西医联合运动疗法可以缓解或消除乳腺癌术后癌因性疲乏,改善睡眠,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8]。提示患者对于缓解疲劳方法认识上有偏差,护理人员可以从认知上干预,以达到增加患者缓解疲乏方法的目的。
综上,本研究探讨了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癌因性皮肤的特点及发生发展规律,以提高临床医护工作人员对癌因性疲乏的重视,特别是对化疗过程中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关注和缓解方式的指导,以促进患者健康恢复,并对于妇科恶性肿瘤化疗过程中癌因性疲乏缓解方式的指导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李亚玲,王耕,王明华.等, 乳腺癌病人癌因性疲乏的系统化护理干预[J].中华护理杂,2005,40(5):335.
[2]顾莉娟.癌因性疲乏的相关因素与应对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2):232-234.
[3]Winnie K W,Josepha W M.Fatigue and fatigue relieving strategies used by Hong Kong Chinese patients after hemoplantation stem cell transplantion[J].Nursing Research 2005,54(1);48-55.
[4]Irvine-Diane M, Vincent L,Graydon J E,et a1.Fatigue in women with breast cancer receiving radiation therapy[J].Cancer Nursing,1998,21(3):127-135.
[5] 刘莉,林晓红,赵艺敏,等. 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心理状态和干预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157-158.
[6]李亚玲,王耕,冯晓敏,王明华.康复期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家庭干预[J].护理学杂志,2010,2(4).83-87.
[7]Sandra AM, Susan LB,Linda EH,et a1.Putting evidence into practice : evidence-based intervention for fatigue during and following cancer and its treatment [J].Clinical Journal of Oneology Nursing, 2007,11(1):99-113.
[8]李徐锦江,顾立学,乔红. 中西医联合运动疗法对乳腺癌术后癌因性疲乏干预效果的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28):3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