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联系手机:13968834878(吴老师)

发表QQ:4271308

编辑QQ:25786532

编辑邮箱:zjdxjt5@163.com

联系地址:浙江杭州萧山区金城路185号

本站介绍

“薪火传承 思源致远”,杭州茴香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栉风沐雨,历经19个春秋,成为一所“综合性、研究型”的一流综合型写作机构,并向一流写作服务机构稳步迈进。“论文撰稿一流精华,论文发表独家优势”,本公司以“宁失万贯,不失诚信,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为宗旨,以“按时是我们诚信基础,录用是我们工作目标”为己任,致力于探索学术领域,攀登学术高峰,满足客户需求,凭借拥有国内多所著名高校人才资源优势,撰稿修改文章已有31700多篇在SCI、权威期刊、核心期刊上发表...更多

老年人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2013-12-16 07:56 字体:   打印 收藏 
 
【摘要】选取我院外科系统4个科室的180例住院老年患者实施了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包括结合老年人基本生理变化特征,注重术前评估,术中监测、容量、血压调控,苏醒期护理特别
是患者心肺功能维护与主要器官的保护,术后抓重点。做好各种生命支持,完善保障措施,使患者平安度过围手术期。
   老年人因年龄较大脏器功能迅速减退,不能很好的适应内外环境的改变,反应调节能力、感染的防御能力下降,加之大部分老年人合并有基础病如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心脏病、Ⅱ糖尿病等疾病,手术风险大大增加,各种并发症容易发生,病死率较高。针对老年患者手术风险高,临床护士应根据老年病人的生理特点和心理变化,做好老年人围手术期的护理,降低手术风险,减少手术并发症,利于术后病情恢复。 作者从2010年9 月起对高龄患
者进行了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取得很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1.1一般资料  于2010年9于至2012年9月选取我院外科随机住院患者180例,进行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其中男性患者97例,女性患者83例,年龄58~92岁,平均年龄73.5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109例(60.6%),中学及以上71例(39.4%)。泌尿外科患者35例(19.4%),普外科患者36例(20%),胸外科34例(18.9%),脑外科38例(21.1%),脊柱骨科37例(20.6%)。住院时间7-72d。
2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2.1术前护理
老年病人围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老年人的基础病与并发症。特别是以往有心肌梗塞、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肾炎、高血压、糖尿病等。此类病人围术期突发事件和病死率明显增加[1]。研究发现,我国老年人中一半以上患有心脑血管疾病 。随着老年人年龄增大,术前ASA评分等级显著增高。对老年病人除了术前常规检查外,还应该做心彩超、肺部功能测定、血气等特殊检查,并请内科医生协助术前会诊。术前护士注意做好患者心理安抚,鼓励安慰患者、减少患者应急和恐惧心理,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并且认真检查患者建立静脉通道的血管,并将可能发生的紧急状况在术前讨论,制订出围术期突发事件预案。
2.2术中护理
2.2.1监测
老年病人相对于其他人群,围手术期的意外事件或突发事件及病死率都较高,合并基础病或严重得低血压引发的濒临心跳骤停的发生率最高,麻醉药剂量大、麻醉药过敏、气道不畅等是促发心跳骤停的重要原因[2] 。因此,确保老年病人围术期循环稳态是保证手术成功、麻醉安全的重要保障,要确保循环稳态,围术期的监测比较关键。除传统常规监测外,还应监测患者动脉压、中心静脉压的数值、体温的高低、血气等,以便我们能准确了解循环与内环境的变化,给围术期患者治疗提供有效信息。
2.2.2 容量管理
在麻醉前护士要开通另一条能用于急救的静脉补液通道,老年病人由于生理特点体内液体量明显下降,血管弹性差,体液动态平衡调节力差,并且患者术前禁食,禁饮,部分病人的血容量相对不足,再加上医生因为老年病人心肺负荷能力评估不准而忽视了容量不足的情况,补液速度慢,容量补充不够及时。因此,麻醉前护士应遵医嘱根据患者心肺功能状况补充容量,此举可以有效减少突发事件发生。手术中患者血容量的动态平衡,保障一定血管弹力,对维持循环稳态十分重要。
2.2.3血压调整
老年病人由于紧张、麻醉诱导插管等操作,高血压的发生率高特别是在麻醉浅或苏醒期较易引发高血压。但因手术前患者血容量低、给予高血压药物治疗、麻醉药物的影响,多数情况下患者是低血压。护理人员在静脉推药时,一定要以小剂量、低浓度、缓慢推注为基本原则,防止药物对循环大起大落的干扰。
2.2.4苏醒期护理
突发事件的高发段则是在手术中的苏醒期,老年人血管弹性差、代偿能力弱,吸痰等刺激容易引发高血压,加重心脏而发生意外,老年病人肺功能减退,氧交换障碍和通气功能不佳而引发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因此老年病人充分苏醒后、呼吸和循环稳定以后,护士再送患者回科室,送回病床后要与病房责任护士交待清楚患者即时状况和注意事项。
2.3术后护理
2.3.1保持呼吸道通畅:老年病人因麻醉药物、气管插管刺激、刀口疼痛不敢咳嗽等原因,不能有效咳痰,易引发血氧饱和度低。术后回到病房立即给予充分的氧气吸入,通过血氧饱和度及患者的痰呜音,准确判断患者是否有痰,协助病人排痰。对于痰多、粘稠排痰费力的患者可行雾化吸入,雾化后给予叩背,促进排痰以防止患者出现肺部感染。我科两位患者发生痰堵,年龄均不高,一例是40多岁,一例是30多岁,两人有吸烟史。老人没发生而他们出现此现象,分析其原因:只要护理人员对每位患者都重视了,拍背、雾化吸入等护理措施实施到位了,问题就不会出现。
2.3.2疼痛:老年患者神经反应迟钝,痛阈值较高,对疼痛往往不够敏感,疼痛一般发生在麻醉药效消失后24小时内,白天疼痛不明显,夜里安静时切口处常感疼痛。24 小时后一般没有严重疼痛,一旦有严重疼痛应警惕及时查明原因并处理。
2.3.3卧位:为了利于呼吸和引流,老年患者胸腹部术后宜半坐位,高斜坡位用于颈胸术,
腹部术后为减轻腹壁张力、疼痛及促进伤口愈合用低斜坡位。
2.3.4皮肤护理:长期卧床容易引发局部的皮肤和皮下组织血液循环不畅,以致缺血、缺氧、使患者软组织溃烂、坏死,一旦引起感染恶化亦发生严重后果。压疮是困扰长期卧床老年患者的一个常见问题,有证据表明年龄与卧床老年患者压疮发生率呈正相关,70岁以上的患者可达70%[3-4] 。术后老年患者尤其注意皮肤护理,做到“六勤”,以防压疮的发生。
2.3.5预防下肢深静脉栓塞:老年病人血管内皮细胞分泌促凝物质增加,抗栓的物质大大减少,因此术后长期卧床易形成下肢深静脉栓塞,卧床期间指导患者进行肢体屈伸运动[5]。鼓励老年患者尽量早期下床活动,对于血液高凝患者予以抗凝治疗,并且溶栓治疗过程中需加强出凝血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的检测。禁忌有静脉炎或疑似血栓患者予以局部按摩,以防血栓脱落。
2.3.6术后精神症状:术后患者如发生精神障碍,护理人员应及时处理,首选药物为氟哌
啶醇。并且护理上注意术后的心理护理,态度和蔼亲切,病房环境干净整洁, 让家属陪同,给予亲情关怀。做好安全措施,防止患者坠床,引流管脱弱,调整睡眠时间等。
3效果
3.1住院患者不良事件减少
实施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系统护理后,老年病人院内安全得到有效保障,180例患者围手术期间坠床数为零且无一例患者导管脱落、烫伤等不良事件发生。术后发生并发症仅10例:泌尿系感染4例,予以抗感染控制;切口愈合不良2例,2周后愈合出院;肺部感染4例,予以抗感染、物理理疗后治愈。7例院外压疮有5例治愈,2例好转。
3.2患者焦虑、紧张情绪减轻
为掌握老年病人围手术期的心理变化,在病人入院后第1日及出院前1日,采用焦虑抑郁量表(HAD)对病人实施了心理测评。180例患者入院时、出院前焦虑得分分别为(7.18 ±3.42)分、(5.13±3.15) 分;t=6.083,P<0.05。入院时、出院前抑郁得分分别为(7.18 ±3.42)分、(5.5.96±3.51);t=4.035,P<0.0。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表明老年病人实施围手术期系统护理后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
3.3患者及其家属住院满意度增加
护理工作的重要任务是为患者提供全程规范化的护理服务,而实现老年患者围手术期优质护理服务的关键和标准是实施围手术期系统护理流程。围手术期系统护理既体现出护士专业护理的优越性,同时作为与患者接触最为频繁的医务人员,护士往往是第一个掌握患者病情变化的人能更好的反映患者的实际情况,实施围手术期系统护理赢得了家属及患者的认可,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和整体护理的效果。
4体会
随看老年患者寿命的提高,每年高龄患者手术量递增,围手术期突发事件是不可避免,由于老年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高疾病也相应增加,它的高风险性及挑战性是我们医务人员面临的重要问题,其认识的提高有待于护理人员深入熟知老年生理、病理和心理特点,而并发症和合并疾病是老年患者围术期的重要影响因素。认真实施术前评估及准备,重视术中监测、容量管理等及术中心肺功能保护与脏器的保护,抓住术后护理重点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李洪英. 老年人围手术期的护理管理[J].中国医药指南, 2010,8(14):303-304.
[2] 余梅;于卫华;戎敏之.不同照顾方式对围手术期住院空巢老人焦虑、抑郁的影响文[J]护理研究,2011(10):32-33.
[3]郭 洁.老年卧床患者皮肤特点及护理[J].西南国防医药,2009,19(9):926.
[4]邓少娟.70 岁以上老年患者预防压疮的效果分析[J].现代临床护理,2008,3 (1) : 37-39.
[5] 陈莉萍,王桂娣 .8例妇科高龄患者术后并发心脑血管意外的原因及防治[J]. 中华护理杂志,2006, 41(5):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