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联系手机:13968834878(吴老师)

发表QQ:4271308

编辑QQ:25786532

编辑邮箱:zjdxjt5@163.com

联系地址:浙江杭州萧山区金城路185号

本站介绍

“薪火传承 思源致远”,杭州茴香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栉风沐雨,历经19个春秋,成为一所“综合性、研究型”的一流综合型写作机构,并向一流写作服务机构稳步迈进。“论文撰稿一流精华,论文发表独家优势”,本公司以“宁失万贯,不失诚信,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为宗旨,以“按时是我们诚信基础,录用是我们工作目标”为己任,致力于探索学术领域,攀登学术高峰,满足客户需求,凭借拥有国内多所著名高校人才资源优势,撰稿修改文章已有31700多篇在SCI、权威期刊、核心期刊上发表...更多

梅花灸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9-10-10 09:19 字体:   打印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梅花灸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消化内科80例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纯西药综合治疗及脾胃科专病种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梅花灸联合穴位贴敷方法辅助治疗,运用中医证候积分量表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00%(38/40),对照组为75.00%(30/40),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2=6.2745,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2/40),对照组为20.00%(8/40),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2=4.1143,P<0.05)。结论:梅花灸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能显著降低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梅花灸;穴位贴敷;临床疗效
功能性消化不良( functional dyspepsia,FD) 是指具有胃和十二指肠功能紊乱引起的症状,经检查排除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主要症状包括: 上腹痛、上腹灼热感、餐后饱胀和早饱,属于中医学“痞满”、“胃脘痛”、“积滞”范畴[1-2]。FD 可不同程度地影响工作与生活,占用有限的医疗资源。目前西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常用药物有幽门螺杆菌(Hp)根治剂、胃动力药等,但是药物毒副作用均较大,并不为患者所接受,因此,寻求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3-4]。相关研究表明,中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不仅操作简便、无毒副作用且疗效显著,能从整体上改善患者的病症。穴位贴敷在FD的治疗中应用较多,目前国内外的研究多集中于穴位贴敷对于FD的治疗疗效,穴位贴敷操作简便、患者无痛苦、不良反应少,患者接受度较高[5-6]。梅花灸是艾灸的一种,艾灸治疗FD的研究较为常见,而针对梅花灸与穴位贴敷联合治疗FD的研究尚少[7],本研究为深入探讨梅花灸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对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对本研究的一般情况做概述见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01月至2016年09月在我院住院部消化内科收治的80例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均符合世界胃肠病大会罗马Ⅲ规定的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标准[6]。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上述患者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文化程度)进行对比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提示二组患者间存在可比性。见表1。
纳入标准:(1)年龄为30-60岁;(2)治疗前半月内未口服过胃动力药物;(3)均同意本次研究,依从性良好,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对中药过敏、大出血、孕妇等艾灸禁忌症者;(2)试验过程中病情恶化,出现严重的的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3)因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或其他系统疾病导致的上消化道症状;(4)上消化道出血和情志异常不能配合者;(5)穴位处局部皮肤破损、红肿者;(6)严重心、肾、肝、肾等功能不良的患者。
关于患者统计分析过程中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如发生不良反应者,计入不良反应的统计;因无效而自行脱落者,记入疗效分析;试验未坚持1/2 疗程者,视为自行脱落;试验超过1/2 疗程者,计入疗效统计。
表1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的比较[(`x±s),n,%]
组别 研究组(n=40) 对照组
(n=40)
t/c2 P
年龄 46.14±8.25 47.26±9.02 -0.5795 >0.05
性别     0.0508 >0.05
18(45.00%) 17(42.50%)    
22(55.00%) 23(57.50%)    
体重指数 23.52±1.60 24.02±1.63 -1.3845 >0.05
文化程度     0.2279 >0.05
初中及以下 12(30.00%) 14(35.00%)    
高中及以上 28(70.00%) 26(65.00%)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纯西药综合治疗及脾胃科专病种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梅花灸联合穴位贴敷方法辅助治疗。
梅花灸操作方法:取艾绒搓成底部约1厘米大小的金字塔型的小艾柱,分别放在中脘、建里、上脘、中脘左右各旁开一寸(即中脘与梁门连线的中点),共五个穴位。放好后用打火机点燃线香,再用线香同时点燃小艾柱,艾绒燃烧后不久患者会感觉穴位处会有温暖舒适感,严密观察艾柱燃烧状态,艾柱燃烧将达基底时,患者会感觉艾灸处烫热感,立即用金属镊子把艾柱移开,并换上新的艾柱,全程患者皮肤没有损伤。这样每点燃一个艾炷实施一次艾灸称为灸了一壮,每个穴位各灸5壮,每天一次,10天为一个疗程。
穴位贴敷方法:取穴:取中脘、神阙、关元、足三里、脾俞、胃俞、肾俞等穴位作为主穴,根据辨证取大椎、肺俞、肝俞、膈俞、大肠俞、上脘、下脘、天枢、气海、血海及阿是穴等诸穴并适当选择一定数量作为配穴。贴敷方:白芥子100g、细辛50g、玄胡索100g、生附子100g、肉桂60g、川椒50 g,打成药粉,并用生姜汁调匀成药糊状备用。操作方法:采用3M敷贴贴敷,将药放在3M敷贴中央,贴在穴位上,每次敷贴时间为4-6h。每天一次,10天为一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
(1)参照《中药新药治疗痞满证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症候疗效判定标准中的症候评分表[7],制定适合本研究的FD脾胃气虚证的中医证候积分量表。主症:( 1) 脘腹痞满隐痛; (2) 纳差而饱; (3) 大便溏软; (4) 舌质淡,体胖有齿痕;次症: (1) 泛吐清水; (2) 嗳气不爽; (3) 口淡不渴; (4) 头晕乏力; (5) 脉细弱。各项症状有轻、中、重之分,主症积分2、4、6计分,次症积分1、2、3计分。分值越高代表患者症状越严重。
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运用中医证候积分量表进行临床治疗效果评价。
(2)临床疗效。痊愈:症状及体征消失,症状总积分降低95%以上;显效:症状及体征显著改善,症状总积分降低70%~95%;有效:症状及体征有所改善,症状总积分降低30%~70%;无效:症状与体征无任何改善,症状总积分降低30%以上[8]。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N´100%。
(3)不良反应,包括口干、嗜睡、头晕、恶心等。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完成。计数资料的分析采用四格表c2检验,数据用%表示;计量资料中两样本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数据用(`x±s)来表示;检验水准为:α=0.05,P<0.05时,认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临床症状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的比较(`x±s)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 t P
研究组 40 20.32±1.23 6.96±1.68 40.5814 <0.05
对照组 40 20.40±1.35 8.28±1.72 35.0572 <0.05
t   -0.2770 -3.4722    
P   >0.05 <0.05    
2.2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00%(38/40),对照组为75.00%(30/40),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2=6.2745,P<0.05)。见表3。
表3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n,%]
组别 N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研究组 40 7(17.50) 13(32.50) 18(45.00) 2(5.00) 38(95.00)
对照组 40 4(10.00) 11(27.50) 15(37.50) 10(25.00) 30(75.00)
c2   6.2745
P <0.05
2.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
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2/40),对照组为20.00%(8/40),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2=4.1143,P<0.05)。见表4。
表4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n,%]
组别 N 口干 嗜睡 头晕 恶心 总发生率
研究组 40 1(2.50) 1(2.50) 0(0.00) 0(0.00) 2(5.00)
对照组 40 3(7.50) 2(5.00) 2(5.00) 1(2.50) 8(20.00)
c2   4.1143
P <0.05
3.讨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临床中较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全球的 FD人群发病率达 19%~41%,平均为 32%;国内为18%~45%,占消化门诊的 20%~40%[13]。古籍中的记载认为,肝郁犯土、胃失和降、脾运无权均被认为是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基本病理机制,其中脾虚是发病的基础,肝郁是发病的条件,胃气不降是引发诸症的原因[12];另外,国内外研究显示,FD的发病机制和原因与胃肠动力异常、胃酸分泌异常、胃肠激素分泌紊乱有关[9-11]。国内临床、护理研究者采用穴位贴敷、中医艾灸等中医外法治疗FD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艾灸是以艾绒为主要材料制成艾炷或艾条,点燃后熏熨体表腧穴的灸法,艾灸的温热刺激能温通十二经脉,调和气血,具有温经活络,活血化瘀止痛的作用[15]。梅花灸是艾灸的一种,是名闻海内外的著名中医学者倪海厦治疗慢性脾胃气虚型胃痞、胃痛的经验方法,在中脘、建里、上脘及中脘左右各旁开一寸去穴用艾柱直接灸,取穴位置与整个胃的位置基本一致,有利于改善胃的血液循环,促进胃的蠕动和排空,以往研究中经临床实践观察[2,7],对改善上腹痛、上腹不适感、餐后饱胀和早饱等症状均有较好的效果。通过艾灸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胃肠动力异常、胃酸分泌异常、胃肠激素分泌紊乱等症状,并能温经通络,使患者从根本上改善疾病症状。此外,穴位贴敷疗通过人体体表穴位吸收药物作用,再通过经络的运行使相关的脏腑得到比一般注射更好的药效;对“不肯服药之人,不能服药之症”更能显示出其治疗的独特作用[16] 。
中医学采用单方验方、中成药等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FD均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且药物不良反应较少,这一观点已成为国内治疗慢性消化病的共识[14]。本研究在梅花灸的基础上加用穴位敷贴,疗效显著,方中白芥子具有温肺豁痰、通络利气的功效,细辛具有祛风止痛、温肺化软的功效,玄胡索具有活血止痛、消肿生肌的功效,生附子具有回阳救逆、散寒止痛的功效,诸药均辛温,通过梅花灸联合穴位敷贴能够提高皮肤的药物通透性,能够更好的吸收转运药物分子,从而达到疏通气机、调节经络的目的,发挥内外兼治,改善胃肠道的疾病状态。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20.00%(P<0.05),该结果提示,梅花灸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优于西药治疗。
综上所述,梅花灸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能显著降低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晶, 李峰, 唐旭东,等. 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辨证及辨证标准的现代临床文献研究[J]. 世界中医药, 2015(1):56-59.
[2]刘钺,胡卡明.温和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气虚证疗效评价[J].四川中医,2011,29(11):115-116.
[3]Zhang S, Zhao L, Wang H, et al. Efficacy of modified LiuJunZi decoction on functional dyspepsia of spleen-deficiency and qi-stagnation syndrome: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Bmc Complementary & Alternative Medicine, 2013, 13(1):1-9.
[4]Lv L, Wang F Y, Ma X X,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Xiangsha Liujunzi granules for functional dyspepsia: 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J].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2017, 23(30):5589-5601.
[5]马朝阳, 黄琪, 万文俊,等. 辨证针刺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针灸, 2014, 34(2):125-129.
[6]Choi Y J, Park Y S, Kim N, et al. Gender differences in ghrelin, nociception genes, psychological factors and quality of life in functional dyspepsia[J].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2017, 23(45):8053-8061.
[7]蒙丽,陈如卉 ,黄兰花,等. 梅花灸联合穴位贴敷对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医药导报, 2017, 23(21):67-70.
[8]Yun H K, Kim J Y, Jung S Y, et al. Efficacy of Banha-sasim-tang, on functional dyspepsia classified as excess pattern: study protocol for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Trials, 2017, 18(1):525.
[9]曾志聪, 潘艳, 宋银枝,等. 功能性消化不良人群中医体质分布特征调查与分析[J]. 中国中医急症, 2014, 23(9):1654-1656.
[10]Forssmann K, Meier L, Uehleke B, et al. A non-interventional, observational study of a fixed combination of pepsin and amino acid hydrochloride in patients with functional dyspepsia[J]. Bmc Gastroenterology, 2017, 17(1):123.
[11]Du L, Shen J, Kim J J, et al. Increased Duodenal Eosinophil Degranulation in Patients with Functional Dyspepsia: A Prospective Study[J]. Scientific Reports, 2016, 6:34305. 
[12]国文华.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J]. 世界中医药, 2017(a01):570-570.
[13]Kamiya T, Shikano M, Kubota E, et al. 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trial comparing rabeprazole and itopride in patients with functional dyspepsia in Japan: the NAGOYA study.[J]. Journal of Clinical Biochemistry & Nutrition, 2017, 60(2):130.
[14]何峰, 覃岭. 健脾活血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胃气虚伴血瘀证的临床疗效[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5(14):2037-2038.
[15] 高希言,奥晓静.提高艾灸疗效的探讨[J].中国针灸,2008,28(4):277- 279.
[16]钟伯雄,刘伟志,秦阿娜,等.外治膏药的历史沿革[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7(1):134-137.
[15]Yamawaki H, Futagami S, Kawagoe T, et al. Improvement of meal‐related symptoms and epigastric pain in patients with functional dyspepsia treated with acotiamide was associated with acylated ghrelin levels in Japan[J]. Neurogastroenterology & Motility the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Gastrointestinal Motility Society, 2016, 28(7):1037-1047.
[17]Adibi P, Keshteli A H, Saneei M, 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ooth Loss, Functional Dyspepsia and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order among Isfahani Adults.[J]. Archives of Iranian Medicine, 2016, 19(2):123-130.
[18]Wu Q, Meng Z, Yang M, et al. Revealing Potential Biomarkers of Functional Dyspepsia by Combining1H NMR Metabonomics Techniques and an Integrative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Method[J]. Scientific Reports, 2016, 6(2):18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