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联系手机:13968834878(吴老师)

发表QQ:4271308

编辑QQ:25786532

编辑邮箱:zjdxjt5@163.com

联系地址:浙江杭州萧山区金城路185号

本站介绍

“薪火传承 思源致远”,杭州茴香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栉风沐雨,历经19个春秋,成为一所“综合性、研究型”的一流综合型写作机构,并向一流写作服务机构稳步迈进。“论文撰稿一流精华,论文发表独家优势”,本公司以“宁失万贯,不失诚信,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为宗旨,以“按时是我们诚信基础,录用是我们工作目标”为己任,致力于探索学术领域,攀登学术高峰,满足客户需求,凭借拥有国内多所著名高校人才资源优势,撰稿修改文章已有31700多篇在SCI、权威期刊、核心期刊上发表...更多

732例职业性手外伤原因调查及分析

2019-10-28 09:34 字体:   打印 收藏 

【摘要】目的 收集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期间住院治疗的职业手外伤患者,共收集病例732例。通过分析手外伤患者就诊的临床资料,分析我市地区生活性手外伤的构成、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查阅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期间住院的职业手外伤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患者年龄、性别、诊断等。按手外伤类型、患者年龄与性别进行分类,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且发放问卷表调查患者职业与生活工作习惯,共发放问卷774份,回收732份,问卷回收率94.57%。结果  手外伤的发生具有明显的性别、年龄、损伤部位、损伤类型及损伤原因的差异。男性发病较女性为多,以18~40岁年龄段为多,共604例,占82.51%。患者最易受到挤压伤、切割伤与绞伤,其余伤害类型相对例数较少,临床上医护人员可根据患者多发伤害的类型,适当增加相关医疗设施的配备。患者以机械制造、汽摩配、制鞋业、塑料制品、服装制造业工人较多,工作单位以私营中小企业为主。结论 通过统计和分析职业性手外伤的发病年龄、职业、工作单位等高危因素,可指导高危劳动者防范职业性手外伤,为临床医护人员接诊患者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为医疗资源的合理与充分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职业性手外伤;流行病学研究
手外伤是急诊创伤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约占急诊创伤患者的14%~27%[1-2]。据国外O’sullivan等曾报道,由于手外伤所引起的索赔要求,占保险业务量的20%~50 % [3]。手是人类进行日常生活和从事生产劳动的重要器官,手外伤虽然较少危及患者生命,但可导致劳动者劳动能力下降,对社会资源造成浪费,对家人及本人的生活质量造成不良影响,因此了解职业性手外伤的流行病学特征十分必要。本文收集2010年~2012年我市至我院就诊的手外伤患者,并对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统计分析后以进一步提出行之有效的针对性预防措施,降低手外伤的发生率,保护职业人群健康,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为用人单位建立良好劳动保障制度提供合理化建议,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所有病例均来源于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期间于我院住院治疗的职业手外伤患者,共收集有效病例732例。
1.2患者基线资料
患者年龄18~62岁,平均年龄27.57±15.97岁;工作年限0.5~37.5年,平均年限8.45±11.58年。患者年龄段构成比情况见表1,患者性别构成比、岗前培训情况见表2。
表1 患者年龄段构成比情况
年份 n 18~ 31~ 41~ 51~ 61以上
2010 219 131 47 26 15 0
2011 248 147 55 31 14 1
2012 265 173 51 27 14 0
构成比 61.61% 20.90% 11.48% 5.87% 0.14%
合计 732 451 153 84 43 1
 
表2 患者性别与岗前培训情况比较
年份 性别 是否进行岗前培训
2010 151 63 66 153
2011 172 71 67 181
2012 186 79 54 211
构成比 70.90% 29.10% 25.55% 74.45%
合计 519 213 187 545
 
由表1、表2可看出,职业性手外伤患者年龄段主要分布在18~40岁,以青壮年居多,共604例,占82.51%。男性患者519例,占70.90%,女性患者213例,占29.10%,男女比例为2.44:1,从各年度职业性手外伤发病的男女比例看,均为男性发病较女性为多,比例值为分布于2.35:1~2.42:1之间。所有患者中,接受过岗前培训者187人,占25.55%,未接受过培训者545人,占74.45%,大部分患者未接受过岗前培训。此外,患者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477例,占65.16%,高中及中专文化程度占152例,占20.77%,专科及以上文化程度103例,占14.07%。
2 研究方法
2.1调查方法
查阅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期间住院的职业手外伤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患者年龄、性别、诊断、单位地址、家庭住址、联系电话等。按手外伤类型、患者年龄与性别进行分类,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且发放问卷调查患者职业与生活工作习惯,共发放问卷774份,回收732份,问卷回收率94.57%。
设计我市职业性手外伤问卷调查表格,表格内容主要包括:年龄、性别、学历、工作时间、工种、手外伤发生时间、患者当时的精神状态、工作设备条件、有无外伤防范措施、有无岗前培训、患者自己认为造成手外伤的原因。
医护人员通过以下方法找到患者并完成问卷调查:(1)拨打患者预留的联系电话,通过电话沟通,为患者代填问卷调查表格;(2)通过患者或患者家属预留的联系电话与患者取得联系,得到患者的联系地址,为患者寄送问卷调查表格,患者填写完成寄回;(3)电话联系取得电子邮箱,收集问卷资料;(4)如果没有电话,通过患者预留的家庭住址或工作单位地址,上门寻访患者并填写问卷调查表格。
3 结果与分析
3.1手外伤部位构成情况
患者手外伤部位构成情况,见表3。
表3手外伤部位构成表
年份 n 拇指 食指 中指 环指 小指 掌部 腕部 前臂 上臂
n n n n n n n n n
2010 219 45 64 49 24 11 8 12 4 2
2011 248 53 76 46 31 15 11 13 2 1
2012 265 57 83 51 34 13 9 9 6 3
构成比 21.17% 30.46% 19.95% 12.16% 5.33% 3.83% 4.64% 1.64% 0.82%
合计 732 155 223 146 89 39 28 34 12 6
 
由表3可看出,患者最易受伤的部位是各个指部,共652例,占89.07%。其中食指223例,占30. 46%,拇指155例,占21.17%,中指146例,占19.95%,环指89例,占12.16%,小指39例,占5.33%,3年间职业性手外伤患者呈逐年上升趋势。
3.2手外伤性质构成情况
患者手外伤性质构成情况,见表4。
表4手外伤性质构成表
年份 n 挤压伤 切割伤 绞伤 刺伤 烧灼伤 砸伤 其他伤
n n n n n n n
2010 219 57 43 49 18 18 25 9
2011 248 68 51 46 22 21 23 17
2012 265 76 57 49 21 19 27 16
构成比 27.46% 20.63% 19.67% 8.33% 7.92% 10.25% 5.74%
合计 732 201 151 144 61 58 75 42
由表4可看出,患者最易受到挤压伤、切割伤与绞伤,其余伤害类型相对例数较少。挤压伤201例,占27.46%,切割伤151例,占20.63%,绞伤144例,占19.67%。临床上可根据患者多发伤害的类型,适当增加相关医疗设施的配备。
3.3手外伤发生原因构成情况
手外伤发生原因构成情况,见表5。
表5 手外伤发生原因构成表
年份 n 设备
原因
无防护 操作不熟 操作失误 疲劳作业 疏忽大意 匆忙 加班 其他
2010 219 37 34 53 18 23 12 5 7 30
2011 248 43 31 68 23 22 15 4 9 33
2012 265 47 33 79 24 17 17 6 7 35
构成比 17.35% 13.40% 27.32% 8.88% 8.47% 6.01% 2.05% 3.14% 13.39%
合计 732 127 98 200 65 62 44 15 23 98
表5可看出,患者多由于工作中操作不熟练、设备原因、无防护及操作失误等原因导致手外伤发生。其中操作不熟练占重要原因,可能与患者工作单位岗前培训与教育不足有关。其他诸如患者疲劳作业、加班、注意力不集中等等原因亦可造成职业性手外伤的发生。
3.4 不同职业构成情况
据统计结果发现,患者以机械制造、汽摩配、制鞋业、塑料制品、服装制造业工人较多;脑力劳动者、建筑行业和电子业等受伤较少。其中,机械制造行业患者198人,占27.05%;汽摩配行业患者187人,占25.55%;塑料制品、制鞋业患者155人,占21.17%;服装制造业患者107人,14.62%;其他行业85人,占11.61%。患者工作单位以私营中小企业为主,共545人,占74.45%,合资、外资大中型企业,共112人,占15.30%,国有企业,共48人,占6.56%,其他类型单位,共27人,占3.69%。
4 讨论
近年来,随着本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机械制造业、汽摩配制造业、制鞋业等行业的日益发达,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外来劳动力,企业在加强机械化改进时,劳动者手部创伤的发生率有日益增长的趋势,致残率也随之增加。手是人类进行日常生活和从事生产劳动的重要器官。手外伤患者的年龄分布很广,各个年龄段均有发生,尤其以20-35岁的青壮年为高发人群[4]。国内调查报道,男性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女性,这可能与男女从事的工种及其暴露危险因素的机会不同有关[5]。有研究显示,苏州每年7~11月为事故高发期,而外来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分布于劳动密集型生产企业,受伤工种以机械工、电子产业工、五金工、纺织工最多[6] ,符合苏州的经济结构特征,也与这几类工种的劳动强度大、要求技术熟练程度高、安全防护措施欠佳及受伤机会多有关。我市地处沿海开放城市,乡镇及私营企业较多,随着经济的发展,手外伤病人日益增多,但我市目前尚无职业性手外伤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的文献报道,不利于对职业性手外伤的防范,不利于我市经济和谐发展。    
本研究发现,手外伤的发生具有明显的性别、年龄、损伤部位、损伤类型及损伤原因的差异。在732例职业性手外伤患者中,男性发病较女性为多,比例值为分布于2.35:1~2.42:1之间,以18~40岁年龄段为多,共604例,占82.51%。源于该年龄段为青壮年,劳动强度与危险性度较高,且男性比女性更多从事体力劳动与高危险性的手工业职业。患者安全防范意识普遍不高,74.45%的患者在劳动前未接受过系统规范的岗前培训与安全教育,造成患者在工作中由于操作不熟练、操作失误与操作时防护不当而导致手外伤。患者最易受到挤压伤、切割伤与绞伤,其余伤害类型相对例数较少,临床上医护人员可根据患者多发伤害的类型,适当增加相关医疗设施的配备。患者以机械制造、汽摩配、制鞋业、塑料制品、服装制造业工人较多;脑力劳动者、建筑行业和电子业等受伤较少。手外伤患者工作单位以私营中小企业为主,可能源于私营中小企业管理不当,未重视劳动保护教育,安全措施不得当,以及生产设备老化故障,劳动强度大,加班时间多,导致劳动者过于疲劳等原因,从而造成劳动者职业性手外伤多发,本调查结果对预防工业手外伤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综上,职业性手外伤严重影响劳动者的劳动能力,为社会和个人造成一定负担,通过统计和分析职业性手外伤的发病年龄、职业、工作单位等高危因素,可指导高危劳动者防范职业性手外伤,为临床医护人员接诊患者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为医疗资源的合理与充分利用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Trybus M, Lorkowski J, Brongel L, et al.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Hand Injuries[J].Am J Surg, 2006,192(1):52-57.
[2] Angermann P, Lohmann M. Injuries to the Hand and Wrist:A study of 50,272 Injuries[J].J Hand Surg Br,1993,18(5):642-644.
[3] O’sullivan ME,Colville J. The economic impact of hand injuries [J]. J Hand Surg (Br),1993,18:395-398.
[4] 黄少娟,李淑芳,柯颖华,等.1566例急诊手外伤患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护理学报,2011,18(8A):23-25.
[5] 张莉,王晓君. 1047例手外伤损伤原因分析[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11,24(4):299.
[6]侯瑞兴,巨积辉.苏州地区手外伤住院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J].实用手外科杂志,2011,25(3):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