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联系手机:13968834878(吴老师)

发表QQ:4271308

编辑QQ:25786532

编辑邮箱:zjdxjt5@163.com

联系地址:浙江杭州萧山区金城路185号

本站介绍

“薪火传承 思源致远”,杭州茴香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栉风沐雨,历经19个春秋,成为一所“综合性、研究型”的一流综合型写作机构,并向一流写作服务机构稳步迈进。“论文撰稿一流精华,论文发表独家优势”,本公司以“宁失万贯,不失诚信,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为宗旨,以“按时是我们诚信基础,录用是我们工作目标”为己任,致力于探索学术领域,攀登学术高峰,满足客户需求,凭借拥有国内多所著名高校人才资源优势,撰稿修改文章已有31700多篇在SCI、权威期刊、核心期刊上发表...更多

ICU患者大便失禁相关性皮炎的发生特点分析

2019-11-12 09:18 字体:   打印 收藏 

2007年,国外学者提出了失禁相关性皮炎(incontinence associated dermatitis,IAD)的概念[1]。IAD是由于皮肤暴露于大小便中引起的一种刺激性皮炎[1,2],主要发生于会阴、骶尾部、臀部、腹股沟、阴囊或阴唇、大腿内侧及后部,表现为红斑、红疹、浸渍、糜烂,甚至皮肤剥脱,伴或不伴有感染[1-3]。在IAD基础上可能会出现机会性真菌感染,增加了病死率[1]。ICU患者由于各种原因,如意识障碍、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而致肠道菌群失调、各种应激反应使胃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受损等,常常出现大便失禁,是发生IAD的高危人群。但是,目前国内关于ICU患者大便失禁相关性皮炎的研究极少。因此,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ICU患者IAD的发生特点及影响因素,为临床中更好地防治IAD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   资料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10.1-2014.3.31期间入住我院ICU并符合条件的患者92例,男53例,女39例,年龄19~81)岁,平均(46.8±17.5)。纳入标准:(1)年龄≥18岁;(2)有大便失禁,伴或不伴尿失禁;(3)入住ICU至少24小时。排除已有任何类型的影响观察的皮肤损伤(如压力性溃疡)、留置肛袋等粪便排出装置者。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参与者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根据IAD的定义,每日对患者肛周、臀部、腹股沟和大腿区域等部位的皮肤情况进行观察,判断有无IAD的发生[1-3],并注意排除压力性溃疡[4]。研究对象转出ICU或死亡即停止观察。
确定为研究对象之后,参考皮肤损伤危险因素[5]收集相关临床资料。主要内容有性别、年龄、主要诊断、APACHEⅡ评分、营养状态(白蛋白)、供氧方式、使用抗生素及数目、机械通气、大便失禁情况等。
护士在交班时写明患者大便失禁情况。主要包括失禁次数和大便性状,后者包括硬且成形、软且成形、松散不成形和水样便4种性状。大便失禁后给予一般的护理常规,通常是在失禁后进行肛周清洗,并保持干燥。
同时应用Braden 量表进行评分。Barden量表是预测压疮风险的工具[5],主要是对感知、活动力、移动力、皮肤潮湿状况、营养状况、摩擦力和剪力6个方面进行评估。总分6-23分,得分越低,发生压疮风险越高。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6.0做统计分析,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非正态分布资料用中位数(全距)表示,计数资料用绝对数和百分比表示。两组之间计数资料的比较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的比较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应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评价影响IAD的相关因素。
2   结果
2.1研究对象一般特点及IAD发生情况
92例患者符合条件纳入分析。男性53例(57.6%),平均年龄(46.8±17.5)岁。42例(45.7%)为多发性外伤,18例(19.6%)为脓毒症,10例(10.9%)为心血管疾病,8例(8.7%)重要器官功能衰竭,14例(15.2%)为其他疾病。APACHEⅡ评分为(18.6±5.3)分。
所有研究对象在研究期间共监测到1035次大便失禁,其中水样便326次(31.5%),松散未成形便368次(35.6%),软且成形便309次(29.9%),硬且成形便32次(3.1%)。患者每天大便失禁平均次数的中位数为2.3(范围1-4.6)。所有患者均留置导尿管,因此在本研究中尿失禁不作为IAD的影响因素。研究对象监测时间中位数为5天(范围1-14天)。共有30例(32.6%)患者发生IAD,发生时间中位数为3天(范围1-7天)。
2.2 影响IAD发生的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显示,与非IAD组相比,IAD组患者具有更高的APACHEⅡ评分、失禁次数、更多的水样便和松散不成形便以及更低的Braden评分和白蛋白水平,见表1。多因素分析显示,粪便性状和Braden评分是影响ICU患者IA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见表2。
表1 影响IAD发生的单因素分析(表格的修改意见没有看明白,不知道老师的意思是否是要求表格中仅保留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如果修改的不对,请老师再次指导,非常感谢!)
变量           非IAD组(n=62)      IAD组(n=30)   t(Z或χ2)值    p
APACHEⅡ评分     17.9±5.1             20.0±6.6         2.334        0.027         
白蛋白(g/L)    28.7±6.3             25.4±7.1         2.189        0.032
大便失禁次数        2(1-5)            3(1-7)         4.209        0.017
大便性状(例次,%)                                      29.570       0.000
水样或松散不成形  372(60.5)         322(76.7)
成形(硬或软便)  243(39.5)          98(23.3)
Braden评分           12(7-19)          10(8-16)       6.784       0.001
 
表2    影响IAD发生的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
变量            回归系数       标准误       p值          OR值(95%可信区间)
大便性状          0.327        0.063       0.001         1.621(1.347-3.689)
Braden评分       -0.098        0.027       0.028         0.869(0.348-0.920)
 
3   讨论
本研究报告了ICU患者失禁相关性皮炎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本研究所涉及的研究对象,均留置有导尿管,因此IAD主要与大便失禁有关。结果发现,相当一部分的患者(32.6%)会在较短时间(中位数为3天)内发生IAD。在国外一个以养老院人群为研究对象的大样本多中心的研究中,Bliss等发现IAD的中位发病时间是13天(范围6-42天)[6]。在另外一个包括608例成人和儿童患者(≥4岁)的研究中,Junkin和Selekof[7]报道,有20%的失禁患者发生IAD。本研究IAD的发病率高于前面的研究,发病时间也更短,这可能与研究对象的疾病种类、疾病严重程度明显不同有关。本研究中较多ICU患者短期发生IAD的结果提示,认识危险因素,早期识别IAD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对于ICU患者防治IAD是至关重要的。
同时,本研究发现粪便性状和Braden评分是影响ICU患者IA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Braden评分是预测压力性溃疡的工具。压力性溃疡与IAD是病因、发病机制并不相同的两种疾病,但是两者在发生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却有交叉的地方。比如Braden量表中的潮湿条目反映了皮肤暴露于刺激物(大、小便)的频率,而潮湿是IAD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Gray认为[8] IAD的发生与摩擦有关,而Braden量表中也有“摩擦和剪切力”这一条目。因此,建议在ICU失禁患者中将Braden量表作为常规项目应用,可以同时评估压力性溃疡和IAD的风险,对于识别高危病人具有重要意义。另外,本研究发现,水样便和松散不成形的粪便是IAD发生的危险因素。这很可能与这些性状的粪便更容易造就一个潮湿的环境有关。再者,水样便的化学成分复杂,其带来的皮肤刺激性也更强,因而容易发生IAD。
目前,尽管国外有大便失禁病人的护理指南[1,9],但是国内护理工作中并未有统一的护理操作。指南要求要保持失禁患者皮肤干燥,清洗时避免过度摩擦,在失禁一段时间后应用皮肤保护剂[1,9],这对于预防IAD可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对于大便失禁患者,尤其是Braden评分较低的IAD高危患者,有必要常规应用皮肤保护剂。另外,对于水样便的患者,可以采用气囊尿管[10]或人工肛袋[11]的方法引流或容纳失禁的粪便,避免污染会阴环境,保护肛周皮肤,减轻护理工作量,提高护理质量。
本研究的优点在于,这是国内较早开展ICU病人失禁相关性皮炎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的研究,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本研究的缺陷在于,研究结果的推广要慎重,因为本研究主要是针对ICU患者,并且均留置尿管,其IAD的发生与小便失禁的关系不大,可能不适合于伴有小便失禁或仅有小便失禁的病人。
    总之,本研究发现,相当一部分的大便失禁的ICU患者会在短时间内发生失禁相关性皮炎,尤其是Braden评分较低和大便不成形或水样便的患者,这对于IAD的防治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4   参考文献
[1] Gray M, Bliss DZ, Ermer-Sulten J, et al. Incontinence-associated dermatitis:a consensus[J]. J Wound Ostomy Continence Nurs, 2007, 34(1): 45-54.
[2] Black JM, Gray M, Blis DZ, et al. MASD Part 2:incontinence-associated dermatitis and intertriginous dermatitis:a consensus[J]. J Wound Ostomy Continence Nurs, 2011, 38(4): 359-370.
[3] Gray M, Beeckman D, Bliss DZ, et al. Incontinence-associated dermatitis:a comprehensive review and update[J].J Wound Ostomy Continence Nurs, 2012, 39(1): 61-74.
[4] 刘欢,宁宁.失禁性皮炎与压疮的临床鉴别研究新进展[J]. 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0):878-881.
[5] 王欣然,韩斌如,尉俊铮. Braden评分高度风险重症患者的压疮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1):44-46.
[6] Bliss DZ, Zehrer C, Savik K, et al. Incontinenceassociated skin damage in nursing home residents: a secondary analysis of a prospective, multicenter study[J]. Ostomy Wound Manage, 2006, 52(12): 46-55.
[7] Junkin J, Selekof JL. Prevalence of incontinence and associated skin injury in the acute care inpatient[J]. J Wound Ostomy Continence Nurs, 2007, 34(3): 260-269.
[8] Gray M. Preventing and managing perineal dermatitis: a shared goal for wound and continence care[J]. J Wound Ostomy Continence Nurs, 2004, 31(1): 2-9.
[9] Wound, Ostomy, Continence Nurses Society. Guideline for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Pressure Ulcers[M]. WO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No. 2. Glenview, IL: Wound, Ostomy & Continence Nurses Society, 2003:1.
[10] 陈彦,黄碧灵,蓝惠兰,等. 气囊尿管在ICU病人大便失禁的应用与护理[J]. 护士进修杂志,2008,23(9):842-843.
[11] 周燕,孙君平. 人工肛袋在ICU大便失禁患者的应用与护理[J].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5):466-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