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联系手机:13968834878(吴老师)

发表QQ:4271308

编辑QQ:25786532

编辑邮箱:zjdxjt5@163.com

联系地址:浙江杭州萧山区金城路185号

本站介绍

“薪火传承 思源致远”,杭州茴香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栉风沐雨,历经19个春秋,成为一所“综合性、研究型”的一流综合型写作机构,并向一流写作服务机构稳步迈进。“论文撰稿一流精华,论文发表独家优势”,本公司以“宁失万贯,不失诚信,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为宗旨,以“按时是我们诚信基础,录用是我们工作目标”为己任,致力于探索学术领域,攀登学术高峰,满足客户需求,凭借拥有国内多所著名高校人才资源优势,撰稿修改文章已有31700多篇在SCI、权威期刊、核心期刊上发表...更多

手术室护士皮肤黏膜受损情况及原因分析

2019-11-18 09:42 字体:   打印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手术室护士皮肤黏膜的受损情况及相关因素,为制订相关制度提供依据。方法  便利选取2014年6-11月我院手术室的126名护士为研究对象,对最近1年发生的工作相关皮肤损伤类别、损伤次数、损伤环节及预防措施执行情况等进行调查。结果  手术室护士的皮肤黏膜损伤以锐器损伤为主,例次构成比为69.30%;而在损伤环节中,以担任器械护士时最易发生皮肤黏膜损伤,例次构成比为42.4%;在预防措施执行程度方面,手术室护士对锐器操作规范的执行情况较差,对血源性传播疾病隔离措施的执行情况也存在误区。结论:手术室护士工作中皮肤黏膜受损概率较高,应努力提高护士的自我防范意识,尤其是加强重点环节、重点岗位的操作规范及预防措施执行力度。
【关键词】手术室护士;皮肤黏膜;干预
 
近年来,职业防护逐渐成为医务人员所关注的话题,在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医务人员的自身安全同样应该受到保护。手术室是医院对急重症患者进行救治的重要场所,被公认为临床一线的高危科室。手术室护士工作强度高、压力大、连续工作时间较长,在工作过程中极易发生职业性损伤,带来生理与心理的双重损害,进一步增加了工作压力,形成恶性循环,造成服务质量下降[1-2]。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手术室护士工作中皮肤黏膜的受损情况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为进一步提高手术室护士的自我保护意识、落实职业防护措施提供依据,使其在高效优质地完成工作的同时保证身心健康。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14年6-11月便利选取我院手术室的126名护士(含进修人员)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名、女123名;年龄22~47岁,平均(32.4±4.9)岁;工作年限2~26 年,平均(15.1±3.2)年;职称:副主任护师6名,主管护师38名,护师51名,护士31名;学历:本科及以上58名,大专51名,中专17名。
1.2方法
1.2.1调查内容  问卷为自行编制,由3名护理管理专家对问卷进行检验,内容效度为0.873。问卷内容包括:(1)基本信息,如性别、年龄、学历、职称、工龄等。(2)最近1年工作相关的皮肤黏膜损伤类别,如锐器伤、血液污染、药物化学损伤等。(3)损伤次数,分为1~3次、4~6次、>6次。(4)损伤环节,如输液配药、担任器械护士或巡回护士、清洗器械等。(5)预防措施执行情况。其中锐器操作规范包括使用注射器时双手将针头套回针帽、丢弃注射器时用手将针头分离、术中用专用容器传递锐利器械、徒手清洗锐利器械、将一次性锐利器械丢入专门容器、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用品、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锐器等,选择“经常”或者“总是”的视为规范执行,而“偶尔”或者“有时”的视为不规范执行;血源性传播疾病隔离措施的标准预防是要求将所有患者都当作有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患者来进行防护,能严格执行隔离方案的视为规范执行。
1.2.2调查方法  在征得调查对象同意后,由研究人员以小组或面对面的形式发放问卷并进行解释说明,要求调查对象如实匿名填写,问卷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126份,全部收回并有效,回收率和有效率均为100%。
1.3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9.0统计软件,采用描述性统计,计数资料用例数、百分比表示。
2结果 
2.1手术室护士皮肤黏膜受损情况  从表1可见,手术室护士的皮肤黏膜损伤以锐器损伤为主,例次构成比为69.30%;进一步调查发现,发生锐器损伤及血液污染者的损伤次数多集中在1~3次(表2)。
1  手术室护士皮肤受损类型[n(%)]
损伤类型      损伤例数(构成比)     损伤例次(构成比)
锐器损伤         95(60.1)             278(69.3)
血液污染         49(31.0)             105(26.2)
其他损伤         14(8.9)              18(4.5)
合计            158(100.0)            401(100.0)
 
2  锐器损伤和血液污染损伤次数[n(%)]
损伤次数              锐器损伤              血液污染
1~3                  62(65.3)             42(85.7)
4~6                  29(30.5)              7(14.3)
>6                   4(4.2)               0     
合计                 95(100.0)            49(100.0)
 
2.2手术室护士皮肤黏膜受损环节  从表3可见,在损伤环节中,以担任器械护士时最易发生皮肤黏膜损伤,例次构成比为42.4%。
3  手术室护士皮肤受损环节[n(%)]
受损环节          损伤例数(构成比)  损伤例次(构成比)
输液配药              28(17.7)              63(15.7)
担任器械护士          67(42.4)             192(47.9)
担任巡回护士          15(9.5)              32(8.0)
器械清洗              41(25.9)             107(26.7)
其他                   7(4.4)               7(1.7)
合计             158(100.0)             401(100.0)
 
2.3手术室护士预防措施执行情况  从表4、5可见,在预防措施执行程度方面,手术室护士对锐器操作规范的执行情况较差,对血源性传播疾病隔离措施的执行情况也存在误区。
4  手术室护士锐器操作规范执行情况
操作规范                                     规范执行人数        百分比(%)
使用注射器时双手将针头套回针帽*                    70               55.6
丢弃注射器时用手将针头分离*                        26               20.6
术中用专用容器传递锐利器械                         39               31.0
徒手清洗锐利器械*                                  96               76.2
将一次性锐利器械丢入专门容器                      108               85.7
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用具                         40               31.7
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锐器*                           110               87.3
 
注:*表示反向行为为执行良好
 
5  手术室护士血源性传播疾病隔离措施执行情况
对象                              规范执行人数       百分比(%)
明确为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患者         117              92.9
未检出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患者          53              42.1
未做检查的患者                      72              57.1
 
 
3讨论
3.1手术室护士皮肤黏膜损伤现状  手术室工作节奏快,护士每天处于高度的精神紧张状态,加之手术过程复杂、仪器设备多、连续工作时间长,容易产生焦躁、忙乱现象,不可避免地出现受伤情况,尤其是皮肤黏膜损伤的发生率极高[3-4]。有学者[5]对在手术室工作3~20年的护士进行调查,结果表明83.3%~93.2%的护士曾有过皮肤损伤经历。一般来说,手术室皮肤黏膜损伤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锐器损伤:手术室护士在日常工作中要进行大量的手术准备与配合,接触手术刀片、注射器、缝合针、剪刀等锐利器械的机会较多,容易发生皮肤被锐器所伤的现象[6]。(2)血液污染:在手术过程中,手术室护士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患者的血液、体液及排泄物等,容易造成皮肤黏膜的污染。特别是当患者合并乙肝、丙肝、HIV感染时,发生血液传播疾病的概率极高。(3)其他化学品:手术室一次性物品的初步处理、污染手术后的器械清理等,均需使用各种消毒灭菌剂,常用的2%碱性戊二醛或含氯消毒剂等直接接触皮肤均可造成皮炎或过敏现象[7-10]
3.2手术室护士皮肤黏膜损伤特点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手术室护士的皮肤黏膜损伤主要以锐器伤为主,且发生过1~3次锐器损伤者最多。通过对锐器操作规范的调查发现,手术室护士对锐器操作规范的执行情况较差,其中丢弃注射器时用手将针头分离、术中用专用容器传递锐利器械、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用具这3条执行规范性尤其差,有较大的改善空间。在对护士受伤环节的调查中,发现担任器械护士时受伤风险最高,其次为器械清洗环节,这可能与频繁接触锐利器械有关。进一步分析原因,还可能与部分年轻护士虽经过一定培训,但工作经验少、熟练度欠佳、与医师配合欠佳,术中易出现锐器损伤情况;而器械清洗属于简单重复性操作,护士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疲惫感,同时主观认为受伤可能性小,放松警惕,未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范,导致皮肤黏膜损伤。
尽管血液污染在手术室护士皮肤黏膜损伤中的例次构成比低于锐器损伤,且大部分调查对象(61.9%)未发生血液污染,但血液污染的预防仍具有重要意义。因为血液污染危害较大,极易造成自身感染而导致血源性传播疾病。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对于已检出血源性传播疾病患者,绝大部分护士能够规范执行隔离方案;但是对于未检出或未接受检查者,大部分护士不能规范执行标准预防措施。这表明手术室护士相关知识掌握不佳,标准预防意识薄弱,是发生血液污染的潜在危险因素,也是需要进一步改善提高的地方。
3.3对策探讨  随着肝炎、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在人群中发病率的增加,手术室护士所面临的职业安全问题愈加严峻[13-14]。本次调查结果提示我们,手术室护士发生皮肤黏膜损伤主要源自操作中的松懈及操作步骤的简化。因此,不仅应提高手术室护士操作过程中的规范执行力,更应提高其自我防范意识。医院和科室应积极完善手术室护士的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并在日常工作中反复强调预防手术室损伤的重要性,提高器械护士的操作熟练度及与医师配合的默契度;对于医疗废弃物,严格执行归类、丢弃,清洗器械时应戴手套,做好防护;对于所有患者,均严格执行防范隔离措施,未做检查者甚至检查为阴性患者,均应防患于未然[11-12]。医院还应建立针对性的监督机制,最大程度地减少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真正实现手术室护士自我防护与提供优质服务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周阳,李映兰,郑悦平.手术室护士锐器伤调查及标准预防的管理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8):737-739.
[2]Worthington N G,Pino M,Bergeron E K.Occupational exposure to HIV[J].N Engl J Med,2003,349(11):1091-1092.
[3]Kumakech E,Achora S,Berggren V,et al.Occupational exposure to HIV:A conflict situation for health workers[J].Inl Nurs Rev,2011,58(4):454-462.
[4]Ehui E,Tanon A,Guie P,et al.Antiretroviral prophylaxis after non-occupational exposure to HIV in Abidjan(Cotc d’lvoire)[J].Med Mai Infect,2010,40(10):574-581.
[5]侯美凤,江利秋,陈云超.手术室护士利器损伤的原因及防护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2):166-167.
[6]李晓露.骨科医院手术室护士术中锐器损伤原因与防护对策[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4,31(4)406-407.
[7]周阳,李映兰,郑悦平.手术室护士锐器伤及标准预防执行现状的调查[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23):23-25,47.
[8]成健,杨洋,宋妍春.北京三所综合性医院手术室护士发生锐器伤的调查[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11):30-31,41.
[9]薛水兰,黄荔红,吴鲤霞,等.手术室护士血源性病原体职业危害相关因素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7):3643-3645.
[10]袁红.手术室护士锐器伤防护方法[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3,30(5):449-450.
[11]张晓丽,王书会,姚琳,等.不同科室护士锐器伤调查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2):324-326.
[12]蔡春琴,应武,王月红.手术室护士潜在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12):1130-1131.
[13]李华君.手术室护士锐器伤调查分析与防护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07,13(12):70-71.
[14]梁建华,骆如香,韦静喻,等.广西不同等级医院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认知度和防护的调查分析[J].广西医学,2013,35(3):359-361.